摘要:近年来,郓城县随官屯镇文昌苑社区始终将培育良好家风、涵养淳朴村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和榜样引领,让孝老爱亲、和睦邻里的美德在社区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近年来,郓城县随官屯镇文昌苑社区始终将培育良好家风、涵养淳朴村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和榜样引领,让孝老爱亲、和睦邻里的美德在社区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赤子反哺,超市播撒文明种子
在社区的家风建设中,赵万书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2008年,原本在青岛做服装生意的他,因父亲生病住院,家中无人照料,手术费用告急,社区组织筹集捐款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份来自父老乡亲的温暖,让十分注重孝道的赵万书深受感动。他深知父母身边不能没人,于是当机立断决定返乡。
回到家乡后,赵万书一心想着回馈家乡。2022年他为文昌苑社区小学捐赠校服、书包等价值80000余元,同时捐赠5000元作为起始资金,为社区建设了积分超市;社区里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孝贤之星等优秀家庭,都可以获得积分并兑换生活物品。而且,赵万书每年都会不间断地为积分超市补充物资。在社区后来的各种孝老爱亲活动中,他也总是慷慨解囊,为社区的家风家教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2025年,赵万书家庭被评为郓城县“和美家庭”。
婆媳情深,四世同堂诠释孝道
53岁的梁海莲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好媳妇。她和公婆一起生活,家里是四世同堂,多年来始终充满祥和气氛。结婚三十余年,她从没和公婆红过脸。
问及好媳妇的持家之道,梁海莲笑着说:“哪有什么窍门?人和人相处都会有分歧。两代人之间年龄差距大,思想观念肯定有差异,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强迫他人就是了。和睦相处要多理解,多体谅。孩子奶奶生病时,我尽心照料她,给她洗澡、换洗衣服、倒便盆等,我把她老人家当作自己的亲娘一样对待,我觉得这都是应该做的。婆婆对我好,我自然应该对她好,况且我也有儿子,我也是婆婆。我这样对公公婆婆,孩子们也会这样对我。”
在梁海莲看来,“孝顺”有着独特的含义:“花钱为父母、公婆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这都是‘孝’;而不让老人生气、担心,不当面顶撞他们,则叫‘顺’。”正是这份真心付出,她连续多年被评为社区“好媳妇”。
至孝无悔,久病床前总有孝子
边道祥是文昌苑社区出了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十几年前就因身体原因常年生病。十几年来,边道祥一直全身心在家照顾父亲,没有一丝怠慢。
2020年,本就生病的母亲又突发疾病,变得痴呆、失语且完全不能自理,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有人劝他们:“你母亲已经九十多了,这十几年全靠你细心照顾才能活到今天,就算现在放弃,也没人会说你不孝。”但边道祥和妻子崔景连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就算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去尝试。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让别人怎么说、怎么看,这是作为子女应该做的,孝道要求我们这样做。”
之后的日子里,边道祥夫妻每天坚持给老人泡脚、按摩、擦拭身体。考虑到老人吃硬的食物不方便,他们就将一日三餐的食物全部打成流食,一勺一勺喂给老人吃。通常喂一顿饭需要一个多小时,食物冷了又热,热了再继续喂。几年下来,光是豆浆机就换了五六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卧床四年多,皮肤依旧光鲜,衣着整洁,全身没有一个褥疮。连医生都对这家人竖起了大拇指:“是你们用爱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去年,老人100岁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走时依旧干干净净、体体面面。村里人无不称赞边道祥夫妻俩的孝心。边道祥用无怨无悔的坚守,诠释什么是至孝——“久病床前总有孝子”。
近年来,文昌苑社区在重阳节这天举办孝老爱亲宴,让老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还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最初开展活动时社区经济较紧张,有爱心人士伸出援手赞助物资。后来社区爱心人士纷纷效仿,连常年在外做生意的,听闻社区有这样的活动,也主动捐款。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社区顺势成立“孝老爱亲基金”,专门用于对社区老人的慰问与帮助,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温暖。
文昌苑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灶台边的细语、病榻前的守候、代际间的体谅。如今,孝老爱亲的风气在文昌苑社区已深入人心,成为群众的自觉,便成为新时代乡村最美的风景。
来源:郓城县广播电视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