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发布的ABC中国大学排名里,吉林省高校座次大洗牌:长春理工大学冲到第三,北华大学排第十,白城师范学院位列二十五。全省11所高校闯进全国300强,6所挤入前200,只有4所没进500强,整体实力往上走了一大步。
2025年2月发布的ABC中国大学排名里,吉林省高校座次大洗牌:长春理工大学冲到第三,北华大学排第十,白城师范学院位列二十五。全省11所高校闯进全国300强,6所挤入前200,只有4所没进500强,整体实力往上走了一大步。
有网友直言:“长春理工排第三,光学工程A-全国第六,非985里唯一A类学科,这个实力摆在这儿,不算爆冷。”但也有人打问号:“北华大学学科全是全,但顶尖学科不多,11个门类83个专业,排第十是不是靠‘体量’堆出来的?”还有人替白城师院说话:“它是吉林西部基础教育的‘黄埔军校’,培养的老师扎根基层,这个贡献比排名数字更实在吧?”
我觉得这次排名调整,与其说是“谁升谁降”的较量,不如说是吉林省高校“各找赛道”的结果。过去总说高校排名看综合实力,但细看下来,长春理工、北华、白城师院这三所,恰恰代表了三种不同生存逻辑——单科突围、综合均衡、地方服务,每一种都值得说道说道。
先说长春理工冲进前三,很多人觉得是“光学工程带飞”,我发现还真不止。它的光学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第四轮评估A-,全国第六,非985里唯一A类,这个“王牌”确实硬。但别忘了,它还有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这些B类学科,化学、材料科学进了ESI前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撑着科研,国家级项目接不停。这种“王牌学科立校,多学科协同”的模式,就像班里偏科但有一门顶尖的学生,总分自然不会低。网友说它“实至名归”,我觉得是“专业够强,家底够厚”。
再看北华大学排第十,有人质疑“大而不强”,我倒觉得这是综合型高校的必经之路。它11个学科门类、83个本科专业,林学是国家林业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机械工程是国家一流专业,还是卓越医生、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这种“全科生”模式,在地方综合性大学中很常见——既要服务区域经济,又要覆盖多领域人才需求。就像江苏物理类2024年录取分572,位次56323,说明考生认可它的“综合性价比”。排名第十,或许不是“最强”,但一定是“最适配地方需求”的。
白城师范学院排二十五,很多人没关注,但我觉得它藏着地方高校的“隐形价值”。作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的摇篮,它培养的老师遍布白城、松原等地的中小学;盐碱地治理工程技术中心、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直接对接当地生态治理需求。近三年拿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了155篇SCI/EI论文,还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种“扎根地方,服务基层”的定位,可能排名不靠前,但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比很多“高分低能”的高校实在多了。网友说它的贡献“比数字实在”,我十分认同。
其实这三所高校的排名变化,也给考生提了个醒:选学校别只盯着排名数字。想学光学、科研,长春理工的平台甩很多综合类大学几条街;想在东北学医、搞机械,北华的区域认可度够用;想当老师、服务基层,白城师院的口碑在当地响当当。排名是参考,但专业实力、就业去向、个人发展需求,才是更该掰扯清楚的。
高校排名就像个风向标,你觉得选学校时,哪点比排名更重要?来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故里逢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