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切实维护群众财产安全和辖区金融市场秩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安监管支局立足监管职责,联动公安部门和辖区金融机构,多维度、深层次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共赢的电信网络环境。
今年以来,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切实维护群众财产安全和辖区金融市场秩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安监管支局立足监管职责,联动公安部门和辖区金融机构,多维度、深层次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共赢的电信网络环境。
凝聚合力,压实反诈责任链条
支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牵头召开辖区金融机构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题会议,向辖区金融机构传达了上级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通知》要求,详细解读金融机构在账户管理、交易监测等方面的法律义务与违规后果。要求各金融机构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担责任”的工作机制,确保反诈工作责任到人。同时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电信网络诈骗预防和治理长效机制,对账户开立、转账汇款等业务环节实施全方位风控,重点排查“睡眠账户”“一人多卡”等异常情况,从制度层面拧紧反诈“责任阀”,为后续反诈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守住柜面,筑牢资金安全关口
支局切实督促辖内银行机构充分发挥柜面“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对柜面工作人员的反诈培训,提升其识别可疑交易和劝阻拦截的能力。要求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时,严格落实“三问两看一核对”,即问用途、问关系、问资金来源,看神色、看行为,核对身份信息,对异常转账、大额取现等业务进行重点排查。一旦发现潜在的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及时进行劝阻;发现行为可疑人员,及时报告公安部门协查。截至目前,辖内银行机构协同公安部门甄别涉诈异常信息1066条,成功劝阻拦截资金26万元,切实守好了资金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警银联动,织就防控安全防线
支局持续推动辖内金融机构与公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共同筑牢联防联控安全防线,积极配合警方开展涉案账户快速止付、紧急冻结等工作,层层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涉诈资金快速拦截,形成“信息共享、快速响应、精准打击”的警银反诈合力以及“银行前端堵截、警方后端打击”的闭环防控体系。截至目前,通过警银紧密合作,辖内银行机构成功协助公安冻结涉诈资金 15.51万元,为群众追回损失6.7万元,有力地保障了百姓群众的财产安全。
多维宣传,奏响反诈最强乐章
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反诈意识和能力,支局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反诈宣传活动。线上,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反诈科普知识、警示案例视频,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揭露常见的诈骗套路;线下,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反诈短片、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面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和防范方法。针对老年人、学生等易受骗群体,开展“一对一”精准宣传,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基层网点设置反诈驿站,通过LED屏滚动播放警示标语、柜台设置反诈咨询岗,让反诈知识“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营造出全民反诈的浓厚社会氛围。截至目前,累计组织辖区金融机构开展反诈活动129场,覆盖群众5.2万人次。
8月19日,支局联合新安县公安部门、平安财险新安县支公司在新安县汉关街道寨湾村党群活动中心开展了金融反诈宣教活动,共同为村民们讲解了“冒充金融机构客服诈骗”、“虚假投资理财”等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防范措施以及受骗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并认真解答了村民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反诈意识,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场持久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安监管支局将持续发挥监管引领作用,督促辖内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反诈工作机制,深化多方协作,创新工作举措,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行动,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贡献金融力量 。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