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我记事起,这块地20多年没有种过粮食,盐碱很严重,太阳一晒白花花一片,寸草不生,去年兰州大学绿色材料研发中心团队来到这里,提出将这块地作为盐碱地改良的试验点,当年种上了萝卜、白菜等,生长旺盛,菜叶嫩的很,今年是第二茬种上了油葵花,油葵杆长到3米左右高,葵花
“从我记事起,这块地20多年没有种过粮食,盐碱很严重,太阳一晒白花花一片,寸草不生,去年兰州大学绿色材料研发中心团队来到这里,提出将这块地作为盐碱地改良的试验点,当年种上了萝卜、白菜等,生长旺盛,菜叶嫩的很,今年是第二茬种上了油葵花,油葵杆长到3米左右高,葵花头像盘子口一样大,再有10多天葵花籽就熟了。”景泰县草窝滩镇红跃村村民万国勤指着长势良好的葵花说。这是他家的地,由于盐碱严重,试种过几年,但粮食长不到一尺全死了,这20多年再没种过。
金秋时节,位于景泰县草窝滩镇红跃村的兰州大学、景泰县农技中心校地企联合新技术新材料试验(兰州大学、景泰县农技中心校地企联合超疏水盐碱阻隔技术试验)基地——“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项目”田内,成片的向日葵在盐碱地上绽放出金黄色的花盘,茎秆挺拔、叶片油绿,与昔日荒芜泛白的盐碱滩形成鲜明对比。据了解,这片重度盐碱耕地治理区,曾因土壤含盐量超标导致作物绝收,如今,通过兰州大学绿色材料研发中心研发的“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料”以及其他技术体系的综合应用实现了蜕变。
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稀土化学研究的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兰州大学绿色材料研发中心主任刘伟生介绍,土壤盐碱化是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盐碱地通常结构松散、碱性过强且缺乏有机质与养分,这些问题不仅加剧了盐碱化问题,还导致作物减产、土壤质量下降,盐尘经风力传播引发土地退化、沙漠化、经济衰退及公共卫生风险。通过可持续管理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对于扩大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和恢复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盐碱地高盐度、土壤结构不良、高碱度和有机质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土壤盐碱化治理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原理,我国提出了“水盐调控”、“问题化解”和“肥沃耕层构建”等系列理论与技术取得了一定能成效。
2024年,已经有了自己的研发产品,对盐碱地治理有特殊效果的兰州大学绿色材料研发中心,在主任刘伟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驱车150多公里来到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镇红跃村实地考察当地的盐碱地情况。说明来意后,村民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盐碱很严重,种啥啥不成,这些地已经几十年没种过粮食了。
据介绍,景泰县草窝滩盆地及其周围地区,普遍埋藏有第三系红色砂岩和泥岩,这种岩层是在干旱炎热、以蒸发浓缩作用占优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不仅含盐量高,而且透水性极差。因此,使灌溉水在土壤上层滞流,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强烈的蒸发使地表积盐,属“顽固”性盐碱地。
看着发黑的盐碱地,刘伟生主任和种了几十年地的村民万国勤聊了起来,最后将万国勤放弃不种的3亩盐碱地作为试验地,由刘伟生主任带领的研发团队出资出人出技术做改良试验,平时交给万国勤田间管理。
由此,一场盐碱地改良的技术攻坚战在这里拉开序幕。
耙地、起垄、围栏、施肥等种地劳作的农活在这块遗弃几十年的土地上重新上演。改良盐碱地的超疏水材料隔断、盐渍土壤调理剂、使用生物菌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同时并用。
参与这块地改良的团队成员李金明介绍,这块地在改良过程中主要以物理方法使用了利用纳米复合催化剂处理有机废弃物制得的有机质复合微生物肥料——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料,这种通过融合多种功能微生物的微生物肥料能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酶活性及促进养分释放,升土壤质量。有关单位完成的大面积农业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将产品与育苗基质混合均匀施用,作物出苗率提高15‒20%,产量提高20%。
监测数据显示,第一年的治理,土壤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改善;盐度由重度变为中度或轻度,pH值下降至8以下;种植的萝卜、大叶菜长势良好。今年是治理的第二年,土壤的盐度变为轻度或轻度以下,pH值下降至7.5以下;种植的四翅滨藜和油葵成活率95%以上,具有环保,治理质量稳定的效果。
看着生长旺盛、快要成熟油葵,万国勤高兴地说,今年的油葵已经有了收成,见到效益了。
目前,这种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甘肃陇南市、天水市、靖远县、秦安县、永登县、榆中县等地的西红柿、辣椒、草莓、苹果等果蔬作物上得到了广泛使用,有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市场认可度高。湖南袁氏杂交水稻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使用该产品后,得出了“稻米品质大幅度提升,有益硒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有害金属镉、汞含量明显下降”的结论。
2020年11月,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刘伟生团队研发的“凹凸棒石工业化应用项目”“凹凸棒石基土壤改良剂”作为兰州大学推荐项目参展。在2020年举行的深圳创新创业投资大会上,“凹凸棒石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项目从全国4900多家团队脱颖而出,获得“最具投资价值团队TOP5”奖项。
“这种肥料建议每亩地使用100-300公斤左右,特别适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生产中,有望取代传统有机化肥,估算市场前景可达百亿级。”刘伟生说,“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加大科技支撑在提高‘数量’的同时兼顾‘质量’,例如正在大力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也就是精准施肥,提质增效。我们的肥料可以根据每个地方土壤的具体情况和作物的种类进行比例调配、个性化定制,为了更安全有效和高品质的农作物生产,这个研发成本和过程是必要的。”
来源:陇上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