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科学种子 点亮梦想星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5:09 1

摘要:在山西省青少年科普事业的版图上,有这样一位深耕者:她是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西分营的“幕后工作者”,是陪伴学生穿梭于重点高校的“引路明灯”,更是无数孩子科学梦想萌发的“守护者”。她,就是山西省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普工作者陈晓宇。从34岁到46岁,人生最富活力的12年

在山西省青少年科普事业的版图上,有这样一位深耕者:她是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西分营的“幕后工作者”,是陪伴学生穿梭于重点高校的“引路明灯”,更是无数孩子科学梦想萌发的“守护者”。她,就是山西省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普工作者陈晓宇。从34岁到46岁,人生最富活力的12年、4380多个日夜,她始终以“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科学的种子需要用心浇灌”为信念,在科普一线默默耕耘,用责任与坚守书写着属于科普工作者的担当。

陈晓宇(左)在营前培训会上与营员交流互动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使命为舵,筑牢科普基石

2012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西分营正式启动,这项旨在为山西学子搭建接触前沿科技、对话科学大师、体验大学生活平台的活动,从此成为陈晓宇工作的核心战场。作为山西分营省级管理办公室骨干成员,她全程参与活动筹备与执行,从方案制定到营前培训,从材料审核到对接高校,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每年申报期,时间紧、任务重是常态。此时,陈晓宇的电话总会变成“热线”,每天要接听数十个咨询电话,耐心解答学生和家长关于申报流程、材料准备的疑问,还要及时处理申报中的突发状况。有一年,一位学生因家庭网络故障无法按时提交材料,焦急之下联系到陈晓宇。她一边安抚学生情绪,一边协调技术人员远程协助,最终帮助学生在截止时间前完成申报。“不能让任何一个有科学热情的孩子错过机会。”这是陈晓宇常挂在嘴边的话。

截至目前,山西分营已组织3850名学生、376名带队教师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重点高校参与活动。这些数字背后,是陈晓宇12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她用专业与负责为山西青少年推开的一扇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以宣传为翼,传递科普温度

“感谢这场盛夏的相遇,在同济园里,我不仅听到了樊春海院士讲解DNA的奥秘,更明白了‘好奇心能在时代需求中长成参天大树’。”这是2025年高校科学营一位山西营员的征文片段,字里行间满是收获与成长。而这些珍贵的文字能被更多人看见,离不开陈晓宇在科普宣传工作中的努力。

为扩大高校科学营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活动价值,陈晓宇积极推动活动宣传。她将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学生的成长故事整理成新闻稿,在“山西科协”“山西省科技馆”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不仅如此,作为编辑组成员,陈晓宇还承担着营员征文与带队教师心得汇编成册的工作。每一篇征文,她都会仔细阅读、精心校对,从文字中捕捉学生的成长轨迹;每一篇心得,她都会认真梳理,提炼带队工作中的经验方法。这些汇编成册的文字,不仅是活动成果的见证,更成为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科学的“精神食粮”。截至目前,她已参与汇编多期征文集,收录文章500多篇。

以一线为家,守护科学梦想

如果说活动筹备与宣传是“幕后工作”,那么作为带队教师,陈晓宇则真正站在了科普工作的最前线。每年夏天,当山西营员奔赴全国各地高校时,她的身份就会从“工作者”转变为“守护者”,学生们亲切地叫她“陈老师”。

7天的科学营生活,陈晓宇始终处于“7×24小时”连轴转的状态。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到达集合点,清点人数、强调安全纪律;白天,她顶着烈日或冒着大雨,陪学生穿梭于讲座现场、实验室、企业车间,步行数万步是常态。在一次西安交通大学分营活动中,一位学生突发感冒发烧,陈晓宇立即带学生去校医院就诊,陪在身边细心照顾,直到学生体温恢复正常。“陈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有她在,我们特别安心。”那位学生后来在征文中这样写道。

深夜,当学生们带着一天的疲惫与兴奋回到宿舍,陈晓宇的工作仍未结束。她会逐个宿舍查房,确认每个学生都已安全返回,叮嘱他们注意休息。7天里,她的手机从不关机,神经时刻紧绷,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突发情况。同事评价她:“晓宇身上有股韧劲,做事特别靠谱,把学生交给她,我们一百个放心。”

这份付出也收获了认可。202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分营活动结束后,陕西省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为陈晓宇颁发“优秀科技教师”证书。面对荣誉,她却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能看到孩子们在科学营里收获成长,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12年坚守,陈晓宇就像一盏不熄的灯,始终照亮青少年的科学探索之路。她没有站在聚光灯下,却用默默付出诠释着科普工作者的价值。“每颗星辰都有权利发光,我愿永远做那个托举星光的人。”这是陈晓宇的初心,也是她12年科普生涯最生动的注脚。

科学导报记者 马骏

来源:科学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