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是“奇葩”二字的具象化。且不论这个国家有多脏,民风有多彪悍,让蜥蜴都吓得连夜迁徙。就从他们的婚姻习俗来看,真就让人感觉小脑萎缩。明面上,阿三风险一夫一妻,但他们的法律太灵活了,只要成为XXX教徒,你甚至可以做到一夫千妻、万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印度,是“奇葩”二字的具象化。且不论这个国家有多脏,民风有多彪悍,让蜥蜴都吓得连夜迁徙。就从他们的婚姻习俗来看,真就让人感觉小脑萎缩。明面上,阿三风险一夫一妻,但他们的法律太灵活了,只要成为XXX教徒,你甚至可以做到一夫千妻、万妻。
与之截然相反的,则是“男后宫”的一妻多夫,被默认合法。在印度,我们可以见到一个女的嫁给两兄弟的,也能看到兄弟5人共侍一妻的。尽管到头来,连孩子生父的身份都无法确定,但印度人却能做到毫不在乎。这就让人想不通了。印度的这种奇葩习俗,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什么能延续了上千年之久?
惊世骇俗的3人婚礼
在解开谜底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能震碎你三观的经典案例。
第一个例子:3人婚礼的“恩爱”。
这事发生在今年的7月份中旬,结婚的三个人,还都不是低种姓,尽管他们生活在村子里。哥哥迪拉普是公务员,弟弟卡皮尔在海外做生意,兄弟俩的关系历来都很好,小时候一条裤子换着穿,有钱了也不忘为对方着想。但是,他们能娶同一个老婆,就很让人匪夷所思了。按照社会地位,这亲哥俩也是不缺异性的人。
至于新娘,也不能说多么漂亮,反正挺敦实的,甚至还是外地人。而被这场婚礼吸引而来的记者,通过采访,大致上捋清了来龙去脉。
原来,新娘之所以同意这么荒诞的要求,是和她的家族有关。她的外婆、祖母、母亲、姑姑等人,都过着一妻多夫的生活。新娘的父亲到底是哪个,她自己也不清楚。而且在她的老家,有很多家庭都是这种关系,不存在二人婚姻,都是三人起步的小家,因为当地人认为这么过,会非常的幸福。
从小耳濡目染的新娘,内心会渐渐变得麻木,觉得一夫多妻是正常的行为,脑回路也跟着变得无法理解。而兄弟俩答应娶一名女子,其实也是他们认知的习惯。
的确,兄弟俩在当地有钱也有地位,但受家庭环境影响,所以一直没有结婚。迪拉普平时的工作两点一线,除了工位就是家,卡皮尔则是长期居住在海外,他们心里都愿意接受一妻多夫。一方面是家族里经常出这一类的人,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希望将来兄弟因为分家反目。
于是,思来想去的兄弟俩,觉得同娶一人,好像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迪拉普在家的次数比较多,可以和妻子努力造人。卡皮尔虽然长期在外,但也是个有家的人了,不论妻子怀了谁的孩子,他们在名义上都是孩子的父亲,成功为家族留下了后代。
当然了,我们以正常人的角度,是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的。但是,这对亲兄弟却对此感到很自豪,专门邀请了好几百名亲朋好友,婚礼办的十分隆重,一群人在一起聚了三天三夜才离开。而更可怕的是,默认这种习俗的人,在当地足有30万之多,明面上村子里实行一夫一妻,背地里却基本都是一妻多夫,令人骇然。
甚至,这种多人婚礼,在印度传承了数千年,尽管覆盖的面积不广,但影响力十分深远。认同一妻多夫的女性,从道德方面来说,已经没什么需要在意的了,她们的观念,是自记事起就被强行灌输的。因此,印度的女性地位普遍低下,也有这一个坏头的干扰,毕竟覆水难收。
只是,当事人觉得非常幸福,也不会为此争风吃醋,将伦理观按在地上摩擦,才是最让人感到悲哀的地方。具体有多悲哀,我们不妨来看第二个例子:兄弟5人共侍一妻。
“男后宫”轮流侍寝的荒唐
故事的主人公叫维玛,今年33岁。
2013年时,媒体采访了刚满21岁的维玛,彼时的她,已经是一名5个男人的妻子了,手中还抱着一个不知生父为何人的小娃娃。
维玛刚满18岁,就被家人迫不及待嫁了出去。最开始,维玛对老四古杜有好感,她倒是知道一夫多妻的习俗,但维玛内心是接受不了的,更别说那时候她还只是个18岁的小姑娘,对男女之事很陌生。
可是,在印度,只要是被嫁出去的女孩,命运基本只能任由婆家宰割。她是一名低种姓,嫁过去的家族,也是低种姓,没有接受过正常的文化教育。维玛刚嫁过去,便被婆家要求嫁给古杜的4名兄弟,古杜的大哥巴由,当时都29岁了。没想到古杜一结婚,其他4个光棍,都脱离了单身。
新婚之夜,是维玛最尴尬的时期,5个丈夫都迫不及待和她亲热,让维玛十分害怕。而且,丈夫的家,穷的惨不忍睹,连张床都没有,只能睡在坑坑洼洼的地板上。后来,维玛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才决定让5人轮流侍寝,一人一晚轮班倒。
在接受了这种日常之后,维玛认命了,而且她很快怀孕,生下了一个父亲身份未知的孩子。但生了孩子之后,维玛的生活压力更大了,5个男的,确实没有争风吃醋的局面,也帮助家里干农活,收成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维玛需要负责他们5人的一天三顿饭,还是一个人带着孩子忙活,一整天都闲不下来。
除了做饭之外,维玛也负担起了所有家务,包括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名义上的确是开了男后宫,但维玛自身也被折腾的够呛。尽管她面对镜头时努力笑了笑,但怎么看都觉得很勉强。维玛口中“欢乐”的大家庭,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
当记者为维玛一家7口拍合照时,觉得十分不对劲。只有21岁的维玛,苍老的不像话,怎么看怎么像50起步的妇人,脸上毫无半点胶原蛋白。她最大的丈夫32岁,看着也像50出头的,而最小的丈夫,年纪才刚满19岁,相当于16岁就结婚了。如此抽象的关系,真就是荒唐到了家。
采访的最后,维玛还告诉记者,当地像他们一样的家庭,并不在少数,大多数妇女都过着相似的生活。除非妇女能跑出村子,不然只能选择接受和认命,当她们的内心麻木了之后,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当然了,维玛对于她每天的工作量,还是相当不满的,孩子越长越大,她需要操心的事情会更多,逐渐力不从心了。
节目播出后,有网友发出了致命的追问:5个青壮年的劳动力,结婚这么多年,怎么连一张床都买不起,还穷的叮当响呢?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玛,或者说和维玛有相同遭遇的女性,又该如何面对未来呢?说是男后宫,实则是把她当成奴隶使唤,如此陋习,又会对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带来怎样的隐患?
回到正题,现在开始揭秘,这种奇葩习俗的由来,以及到底是如何说服几十万人将它奉若圭臬的。
被奴役悲剧的无限延伸
实际上,印度的很多习俗,都能在万能的婆罗门找到引子。而一夫多妻,有个专用名词叫“Jodidara”,最早可以追溯到黑公主的传说,她就有5名丈夫。
注意,这里的黑公主,不是指黑人,仅仅是一个代称。她是传说中的第一美女,追求者能组成一个小国家,在她举行选夫大典那一天,多个国家的王子慕名而来,都想抱得美人归。但是,想娶黑公主,必须拉开一张大铁弓,并且能射中靶心的小孔,一般来说,除了外挂玩家,基本上没有人做得到,许多王子都失败而归。
可是,船度的一名王子,真就是开了挂。一连射了5箭,每一箭都正中靶心,国王看的惊掉了下巴,不过他还是信守承诺,让王子将黑公主娶了回去。
原本,这是一段属于两个人的婚姻,但王子的母亲,以儿子射中5箭为由,要求其他4个儿子,一起“享用”黑公主。黑公主倒是不愿意,但她毕竟只是个“赌注”,也无法反驳王子射中5箭的战果。于是,黑公主被迫嫁给了5个王子,之后他们一家去荒芜的地方建国,便有了后来的德里。
然而,5兄弟滥赌,不仅输掉了所有财产,还让黑公主也成为了赢家的奴隶,被流放到森林12年,间接导致了一场场残酷大屠杀。之后,黑公主装作侍女,混进了王宫,险些遭到侮辱,但她用计谋斩杀了对方,却因此让王宫的人对她十分惧怕,黑公主便被赶了出去,从此隐姓埋名过了13年。
再后来,黑公主的5个儿子,死在了战争中,她和5个逃出生天的丈夫汇合后,商量为儿子报仇,重新建立了国家,后来又治理了国家36年,到老了以后将王位交给后人。于是,黑公主长途跋涉前往圣地,却因为体力不支,死在了攀登喜马拉雅山的途中。
以上,就是故事的大致内容,要说有什么传奇的地方,还真没有,但架不住后来人的联想。他们认为黑公主嫁给5名丈夫,维护了兄弟之间的团结,所以才能在他们的5个儿子被杀后,众人齐心协力,重建国家,保证了家族的延续。
所谓迷信,其实就是这么一点点传开的。到了后世,黑公主的故事,基本只剩下断章取义了。比如一妻多夫,能强化家族的团结和稳定,还能避免兄弟之间因为家产闹的水火不容。而传到农村时,改编的就更离谱了。
印度农村的穷人,多到数不胜数,他们的落后是谁也救不了的,这种人往往会深信谣言。黑公主的故事,到这里变成了家族中的男丁必不可少,而且不仅需要一个人,只有人多了,才能保证收成和耕种,如果男丁少了,土地会被其他家族侵占。嫁过来的妻子也是一个道理,哪怕死了一个丈夫,还有其他丈夫给她撑腰。
然后,这玩意就流传下来了,持续了上千年,被当地人奉为圭臬。可是,穷人家这么搞,真的会有所谓的保障吗?
在古代,一夫多妻不算少见,可没有印度这样抽象的,那种一般是一女侍多夫,前提是上一任丈夫分开或者死亡,哪怕伦理崩坏的满清早期,也没有突破印度的下限。因此,只能说不愧是阿三,2025年照样给你整大活。
诚如前面所提到的一般,这些被迫成为一妻多夫的女性,只会让被奴役的悲剧不断蔓延下去。她们嫁过去,可不是当什么大女主,说白了就是奴隶,一个生孩子的工具,穷人会越来越穷,夫家的财富,也不会到她们的手里。
婆罗门一个编造出来的故事,竟然能让印度人遵守这种习俗长达千年。从古印度到雅利安人的虚假印度,唯一不变的,竟然是封建时代的陋习,可悲、可叹呐。
信源:《摩诃婆罗多》——《黑公主》
《龙虎网》——《印度古老风俗:兄弟五人共侍一妻 男后宫轮班同寝》
《潇湘晨报》——《印度两兄弟同娶一新娘,婚礼高调:持续3天数百人见证!当事人:可避免财产分割》
来源:电影有深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