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宁肯花560亿日元搞公关,不愿花100亿补偿“慰安妇”;宁肯花数百万欧元贿赂国际原子能机构,不肯花一点钱处理“核污水”,非要直排太平洋。
宁肯花560亿日元搞公关,不愿花100亿补偿“慰安妇”;宁肯花数百万欧元贿赂国际原子能机构,不肯花一点钱处理“核污水”,非要直排太平洋。
日本社会对二战罪责的态度,以及今天他们处理国际焦点丑闻的方式,背后其实是同一个魔鬼:以知耻为名,早已走火入魔的奇葩“耻”文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本无条件投降
要搞清楚上面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明白,战后的这几十年里,日本试图否认、掩盖历史罪责,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表面上看,日本否认二战罪责,能够避免战后赔偿,最典型的就是韩国一直向日本申诉的“慰安妇”赔偿问题。
但细究的话,就会发现,日本在以“国际公关”为名,否认历史罪责的活动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远大于赔偿。
据日本外务省自己的预算数据,仅2015年以来,日本用于“海外战略信息传播”的总预算超过560亿日元,其中2025年一年就高达62.2亿日元。
韩国民众举行“慰安妇”问题纪念日游行
相比之下,日本政府至今对“慰安妇”问题作出的“补偿”总共不足百亿日元。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涉及金钱的问题,还关乎到日本的国际形象。作为二战亚洲的邪恶轴心,日本跟德国在道歉和赔偿问题上,完全不同的做法,实际上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形象,也影响到日本自身的发展。
由此带来的隐性损失,远大于道歉和赔偿需要的资金。
这就形成一个悖论:国家以利益为先,既然选择道歉,对日本更有利,为什么日本社会从上至下,都有一种否认历史的倾向和冲动呢?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中,曾详细阐述了日本社会奇葩的“耻”文化概念。
简要来讲,就是日本的耻感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外部“现实者”的确认。
日本古代武士
用大白话来翻译,“耻”文化,本身是东亚文明的特点,它是积极的,讲究人应该“知耻”,干了坏事,会因为本身的道德理念而感到羞耻,所以好人不应该干坏事。
这原本是一种向内的道德约束,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东亚文明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表现得更突出一点。
然而,本应向内的自我道德约束,到了日本之后出现了偏差,或者说是歪解。
日本社会的奇葩“耻”文化,从向内变成了向外。
通俗一点说,原本应该是“干了坏事会羞耻,所以不能去干”的耻文化,到了日本变成“只要我干了坏事没有被别人发现,那就不会有羞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很多时候“羞耻”的概念,的确是在一个类同的道德社会下,别人的眼光和看法,把它凸显了出来。
但究其根本,“耻”文化的初衷是要求提升自我道德修养,而不是要求别人不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
道理非常简单,是坏人先干了坏事,别人才不待见他,而不是别人不待见他,坏人才去干坏事。
这种奇葩的耻文化,导致很多日本文化中,普遍有如果恶行没有被外人察觉,那么就不必懊丧;如果外部者的压力可以被忽视,那么忏悔就是多余的倾向。
他们现在宁肯花大力气否认二战罪责,却不肯补偿受害者,本质上就是这种奇葩的“耻”文化在作祟:
道歉和补偿,虽然花费更小,但那就意味着日本曾经犯下的罪责,不可被掩饰了;而花钱去公关,委曲否认历史,却有可能让一些人,尤其是远离亚洲的西方,忽视日本曾经犯下的罪孽。
那么面对这种颠倒黑白,掩耳盗铃,妄图掩盖历史,以否认自己罪责的日本,我们该怎么办呢?
奇葩的“耻”文化,跟日本社会历史有直接关系。
具体一点来讲,过去日本社会阶层固化,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之下,“知耻”不仅是一种自我道德约束,还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社会存在的根基。
简单举个例子,一个原本属于统治阶层的“武士”,如果被周边的人认为“不知耻”,那他就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财产地位,甚至包括生命。
正因如此,武士们就算干了坏事,也不敢自我反省,只能是把知道自己干了坏事的人都杀了,掩盖自己的罪责,以维持自己地位。
那么为什么一种内向的自我道德约束,会变成外向的,比法律还严苛的要求呢?
其实很简单,这是严苛等级制度下,上层对下层的统治需求。
在经过战国时代的长期战乱,叛乱与反叛乱之后,日本最上层的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避免被“以下克上”,只能把“忠诚”、“知耻”这些概念,塑造成天条一样的禁忌,以避免“武士”们动辄以武犯上。
换言之,日本奇葩的“耻文化”,其实是强权社会下,上级灌输给下级的一种统治理念。它的本质是掌握社会话语权的强权,追求对下层彻底的控制权。
用现在的话说,它就像一种“思想钢印”,如果没有外部强力的干涉,指望已经被思想钢印拓印过的日本社会自我反省,是不可能的。
那么什么样的外部干涉,才能改变日本这种错误的“耻”文化呢?
很简单,美国已经做了榜样,你只有彻彻底底的打败他,让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掩盖罪责,才有可能正视历史,承认自己当年犯下的罪孽并为之道歉。
一言以蔽之,只有让日本意识到,掩盖历史罪责死路一条,他们才有可能承认历史,正视历史。
来源:白骨青灰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