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四川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成都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成都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成都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四川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成都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六十余载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科研和医疗的重要基地。
**历史沿革与办学层次**
学校扎根巴蜀沃土,传承川派中医药特色。1956年建校初期,汇聚了李斯炽、吴棹仙等一批中医名家,奠定了深厚的学术根基。2006年,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进一步拓展了学科领域。如今,学校拥有温江、十二桥、人南、汪家拐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800亩,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农学六大学科门类,现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
**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
学校的中药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核心学科优势突出,其中中药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科研平台方面,建有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60余个,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在中药资源开发、针灸机理研究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创新”理念,构建了“院校教育—师承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位一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注重实践教学,附属医院达8所(含直属4所),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年服务患者超300万人次。学生在全国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临床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
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学校牵头组建“中国—东盟中医药教育联盟”,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开设海外中医中心,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校内建有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分馆、李斯炽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名师讲堂”等活动,弘扬“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精神。
**社会服务与未来发展**
学校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通过“中药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助力四川及西部省份中药材产业发展。面对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学校正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推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交叉融合,力争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成中医智慧”。
来源:友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