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守护熊猫家园 向世界递出“天府名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3:13 1

摘要:“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四川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城市发展蓬勃强劲,国际传播资源丰富。近年来,成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发挥禀赋优势,对外讲好城市故事。在此过程中,

5月23日,成都市春熙路太古里展示巨型3D哪吒广告。 视觉中国/供图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四川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城市发展蓬勃强劲,国际传播资源丰富。近年来,成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发挥禀赋优势,对外讲好城市故事。在此过程中,成都挖掘出许多具有人情味、感染力、亲和力的内容素材,以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有“网感”、接地气的城市国际传播产品,让海外受众更好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奋进中的创新之城——经济活力的国际表达

讲好城市故事既是城市形象“放大器”,也是城市发展“助推器”,对提升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成都不断提炼发展亮点,突出产业优势,聚焦数字文创、文旅消费、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新做法、新突破,多视角、多维度、多渠道唱响经济光明论。

2025年,《哪吒2》全球热映,树立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新标杆,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电影的成功,源于不懈打造立得住、传得开的文化IP,源于聚集创新要素构建产业生态,更源于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作为电影主创团队的孵化之地,成都正是这一路径的践行者。成都吸引了英国广播公司等境外主流媒体在报道中聚焦《哪吒2》电影的诞生地,彰显了这座城市为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提供的肥沃土壤。

蜀绣熊猫 视觉中国/供图

成都文旅也正朝着品质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将游客“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今年年初,成都联动蓉企海外门店创新打造一批“你好,成都”熊猫会客厅,展示四川旅游资源、非遗文化、特色文创。“五一”小长假前夕,“你好,成都”熊猫会客厅走进泰国曼谷,在位于市中心的中央世界商业中心(Central World)开展“游成都,畅享独特”主题专场推广活动,吸引泰国国家电视台等媒体现场采访,相关报道累计阅读量超 500万次。成都持续构筑文化旅游交流与经贸合作新平台,通过开展品牌商业路演、传统文化体验、国际媒体主题采访等活动,深度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促进海内外经贸往来,帮助蓉企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塑造兼具巴蜀韵、中国味、国际范的形象。

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温度的生动展示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传播人类共通的精神价值与生命格调,正逐渐成为城市打造可持续国际传播力的核心。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着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美美与共、命运与共等价值理念,成都也在不断向海外传递和谐、包容、开放的城市特质。

随着2025年新年钟声响起,成都街头苔花次第开放,这是成都发布《苔花公约》的生动宣言:“愿意帮助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电影《小小的我》以平等、尊重、理解的态度,聚焦残障人士生活,生动展现四川人豁达乐观又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入围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斩获观众选择奖。影片取景地之一的成都玉林也再次爆火,其中隐藏于巷子转角处的街头咖啡店“一介·巷子里”成为成都暖心小店的缩影。这家店不仅对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给予关注,也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心理治愈的场所。通过打造充满温暖人性的社区残障友好空间,成都用实际行动欢迎更多个人、企业和机构关注无障碍事业建设与发展,让残障人士在城市里幸福栖居。

“你好,成都”熊猫会客厅走进泰国。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供图

2024年夏天,在成都大运会圆满落幕一周年之际,成都以社交思路构建国际朋友圈,让海外受众与成都“同心共情”。期间,成都以明信片为媒,创新开展“成都记忆”互动活动,让描绘有中国标志性风物的定制明信片,借助线上线下互动传播的方式,走到海外城市街头,与当地市民展开对话。这一张张独一无二的明信片,成为讲述多彩中国故事、分享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生动载体。法国青年记者表示,“成都记忆”活动非常精彩。波兰青年记者表达了对好客成都和热辣火锅的思念。活动收到来自美国、意大利、捷克、巴西、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地区)的运动员、博主、国际青年记者等的“回信”,分享他们心中最难忘的“成都记忆”,并许下“再来成都”的约定。

天府文化扬帆出海——以文润城的创新传播

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成都始终把“天府之国”的城市文化特质贯穿对外传播始终,坚持以活动吸引人,以情感感染人,聚焦目标国家和目标区域受众,打造文化交流互鉴的标志性品牌。

2024年11月12日,成都地铁7号线金沙主题列车,随处可见太阳神鸟图腾、三星堆古蜀面具与铜人元素,十分有趣

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近两年,成都陆续推动“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印加文明互鉴展”“三星堆·金沙主题数字展”等系列古蜀文明主题展览和“走出去”宣介活动,落地秘鲁、埃及、墨西哥等国家,向海外观众演绎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同时,成都深化国际合作“请进来”,和海外知名博物馆建立联系,引进“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墨西哥古代文明展”等特色展览,为市民提供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体验。此外,成都精心策划制作《穿越千年的对话:三星堆—金沙文明对话玛雅文明》《文明的回响:中华文明对话希腊文明》等多部高质量纪录片,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总量超1000万人次。

成都还瞄准最具活力的“Z世代”“阿尔法世代”,提升地方公众文化交流的年轻态行动力,持续打造“民乐也疯狂”等特色IP,举办“熊猫之声”成都(国际)童声音乐合唱周、成都“熊猫小记者”全球追访“一带一路”大型公益新闻接力行动等文化交流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交流互鉴、增进友谊的平台。2024“熊猫之声”成都(国际)童声合唱周吸引了来自法国、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童声合唱团200余人来蓉,为观众献上精彩演出。活动期间,主办方精心策划“City Walk”系列文旅活动,围绕“古蜀文明”“非遗文化”“国宝熊猫”“魅力城市”等主题,组织参访熊猫基地、金沙遗址、双子塔等地,相关话题全网传播量超5000万人次。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生态福祉的多元呈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绿色转型,向世界持续传递“绿色发展”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智慧。成都以城市视角主动发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环境故事,展示中国人民为保护地球家园和生态环境所作出的贡献。

成都是全球唯一能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正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并于2024年顺利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全球熊猫伙伴大会。成都世园会以“公园城市美好人居”为主题,吸引近千万人次前往观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800余人来蓉报道。成都还策划推出《成都,花都开好了》《“拉丁熊猫”成都奇幻之旅——公园城市大挑战》等创意外宣短视频,进一步提升了活动影响力。2024 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向全球发布了《让世界读懂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实践与世界贡献》智库报告,并致力持续推动与深化大熊猫国际合作交流。

6月12日,苍鹭在四川成都锦城湖公园湖心岛上觅食嬉戏。中新社记者 安源/摄

成都地处岷江流域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全球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经过中国境内,而成都则刚好位于2条迁飞通道的交会地带,鸟种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文物,便可感受到古蜀人对鸟类的喜爱;时至今日,太阳神鸟在现代建筑中仍与城市的肌理相融,成都大运会、天府国际机场等用到了大量神鸟元素。近年来,成都推出了《嗨!这里有群幸福鸟》《以鸟观城:成都鸟类朋友圈又添“重要成员”》等系列双语节目,通过聚焦城市公园里的鸟类,讲述人与鸟的故事,展示成都在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过程中,为市民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国际传播的“成都经验”

作为中国新一线城市的代表,成都曾连续4年获评“国际传播综合影响力先锋城市”,并被《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4)》评为“海外社交亲和力领军城市”。在全球传播的浪潮中,成都的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城市代表,正在探索国际传播的“成都经验”。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嘉楠/摄

首先,成都重视跨文化视角下的共情传播。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资源,以视觉化方式讲述城市故事,让海外受众直观体会城市文化底蕴,激发海外受众的情感共鸣。通过讲好故事的“小切口”展现人文情怀的“大意蕴”,在理解和思考人性、人心、人情的同时,关注和回应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将文化的真实性呈现与创新性表达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以累积传播激发认知共振、以沉浸体验引导共情思考。

其次,成都强调面向目标群体的定制传播。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点,策划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国际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互鉴与融合。这种“定制化”交流策略,不仅丰富了国际传播的维度,也深化了城市间的友好关系,体现了跨文化交流的互动性与包容性原则。通过有效依托全媒体传播拓宽网络话语表达渠道,进一步引导海外民众同步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联结、情感联结和社会联结。

最后,成都用好各方人脉资源的多元传播。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网络红人等进行深度访谈,借助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粉丝基础,有效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提升城市品牌的国际知名度。通过不断发展和积累国际传播人脉资源,形成“海外传播人脉库”,让更多外国朋友不仅了解中国,而且为中国说话;不仅能讲中国故事,而且会讲中国故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来源 中国新闻发布 编辑 曾雪柔

来源:锦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