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青岛一普法节目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争议。该案件为一位老人在前面走,一位路人在其后面同向而行。在走的过程中,老者接电话突然转身往回走,与后面正常行走的行人撞到一起。老人受伤要求赔偿,双方诉至法院,最终法院调解对方赔偿老者70000元。
最近,青岛一普法节目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争议。该案件为一位老人在前面走,一位路人在其后面同向而行。在走的过程中,老者接电话突然转身往回走,与后面正常行走的行人撞到一起。老人受伤要求赔偿,双方诉至法院,最终法院调解对方赔偿老者70000元。
此新闻一出,就像点燃了炸药包,迅速在全网重上热搜,网友对此事的态度和意见出奇的一致:都认为这样的判罚简直在胡闹,明明是老者突然转身往回走,导致与后人相撞受伤,老者应该负全责,对方根本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而法院给出的理由竟然是:行人与行人之间也要保持安全距离,案中正因为女子未与老人保持安全距离,导致老人摔倒受伤,所以她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就是因为这句“行人之间也要保持安全的距离”引起在全网的嘲讽,很多网友拍摄视频,拿着卷尺与老人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老人摔倒自己赔钱……
还有的网友说:六十七岁没有养老钱,可以去青岛去走走……
还有的网友说:这个老人以一己之力,干翻了青岛文旅这么多年的努力……
还有的网友说:现在真的不敢去青岛旅游了,我怕遇见老人……
总之,全都是讥讽之声,如果像法官说的: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安全的距离,那这个安全的距离就是是多少?请给出具体的标准答案,以便我们好遵照执行。现在正是旅游旺季,哪个经典都是人山人海、人挤人,你看看还有你所说的“安全距离吗?”如果这些游客任何一个人突然转身往回走,必然会与后面的人相撞,那真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起类似的“事故”了,长期以往,谁还敢出门?谁还敢去旅游呢?
正是网友铺天盖地的嘲讽和关注,央视《法治在线》栏目公布了这起事件的现场视频,看了视频之后,我们大有被“欺骗”的感觉,这还是青岛法官说的那个事件吗?
如果一开始青岛法院在普法节目中将此视频一并播出,也就不会出现广大网友质疑的事情了。视频与法官解释的出入太大了,明显是阐述不准确,或者说是不清楚。
视频公开了,我们也看清了,老人逐渐放缓脚步直至转身是这次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后者这位女士如果走路注意力集中,也就不会发生这个事件,她负担一定的责任是必须的,也是准确的,承担老人治病前是合理合规的,这个我们就没有什么质疑的了。
青岛撞人事件告诉我们: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在阐释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全面和准确,要完整的把事情前因后果说清楚,而不是想当然的说,最终引起广大网友的质疑和热议。
同时,我们对老者也欠一个道歉,人家老人并没有胡搅蛮缠……,但我们对于法官提出的: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还是迟疑的,究竟是多少才算是安全距离呢?
来源:蝈蝈的文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