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8日,淮阴工学院联合绍兴文理学院举办“绍兴——淮安”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教研活动。两地500余名思政教师线上线下联动,以双现场互动教学模式开启跨区域思政育人新探索。活动在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设线下分会场。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坚在线上致辞。淮阴工
3月18日,淮阴工学院联合绍兴文理学院举办“绍兴——淮安”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教研活动。两地500余名思政教师线上线下联动,以双现场互动教学模式开启跨区域思政育人新探索。活动在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设线下分会场。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坚在线上致辞。淮阴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建华出席活动并致辞。淮安市清江浦中学副校长徐振伟、淮安市生态文旅区枚皋路小学校长王超和淮阴工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应用技术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黄坚分享了绍兴文理学院近年来在思政育人制度体系、课程建设、品牌塑造、支撑保障等方面的做法。他表示,绍兴文理学院全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绍兴样板,打响了“胆剑魂·越思政”育人品牌。
吴建华指出,此次跨省域协同教研是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的生动实践,通过绍兴、淮安双现场联动,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跨越融合,更构建起信仰传承的精神纽带。两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完善“课程共建、师资共育、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思政课协同创新样板。
来自绍兴鲁迅小学、绍兴西藏民族中学、绍兴稽山中学,淮安红军小学、淮安清江浦中学、江苏省清浦中学以及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8位教师,通过“同课异构”形式进行跨学段教学研讨交流。小学组创设沉浸式历史情境,初中组链接红色基因与新时代使命,高中组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脉络,大学组引导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知信行”螺旋上升的育人逻辑。
在教学点评环节,淮安市清江浦中学副校长徐振伟,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骆新华,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社会教研员陈雅琴,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琳琳等高度评价示范课成效。他们认为,课程设计既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又凸显思政育人共性,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在互动交流环节,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施坚,淮安市教学研究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康泉,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文杰,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坤林,就市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经验分享。
此次活动,构建了跨区域思政育人共同体,形成了“红色基因赓续、教育资源聚合、育人机制创新”的三重示范效应。淮阴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际合作,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张琳琳)
本文来自【淮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