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从这些角度来看 比朱元璋高明 在历史中配得上与唐太宗齐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2:24 1

摘要:唐朝灭了以后,五代十国乱了六七十年,那些军阀们手上但凡有点兵,不是今天夺权,就是明天造反,要不就是被部下推翻,反正天下无一日不乱,并且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都是伴随着无尽的杀戮和劫掠。那些朝上为官的也好,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罢,每天都是活得提心吊胆。人心得

历史上建立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王朝,在所有的开国的皇帝中,从稳定人心、结束乱世的实际成效来看的话,赵匡胤的手段算是最优秀的。

唐朝灭了以后,五代十国乱了六七十年,那些军阀们手上但凡有点兵,不是今天夺权,就是明天造反,要不就是被部下推翻,反正天下无一日不乱,并且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都是伴随着无尽的杀戮和劫掠。那些朝上为官的也好,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罢,每天都是活得提心吊胆。人心得不到安定,是这个大乱世最突出的问题,等到赵匡胤上台前,这套运营了很多年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了惯例,所有人都觉得换皇帝和演戏一样频繁。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他就特意跟军队约法三章:不准抢老百姓,不准杀后周的皇亲国戚,不准动朝廷大臣。军队进城后真的照做了,开封城没乱,商铺照开,官员照常上班。社会上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后周的小皇帝柴宗训被封了王,搬到封地安稳过日子,连宰相范质这些核心大臣都留任了。这一下,整个社会都松了口气,第一次感到,原来改朝换代可以不流血,不用家破人亡。老百姓不怕了,官员们也不用忙着焦头烂额站队保命了,天下的人心先就先稳了一半。

他掌权后,处理内部矛盾也很克制。五代的武将手里有兵就敢闹事,这是乱世根源。赵匡胤要收兵权,却没像前朝那样直接下杀手。他摆了桌酒,跟石守信这些老兄弟说你们兵权太大,我睡不着,然后给了他们良田、美宅、爵位,让他们回家养老。

这些人拿着好处得了利益就退了,没有怨言,军队里也没因此哗变。对比一下,以前那些后唐的李嗣源、后汉的郭威,都是靠兵变上台,又怕别人学自己,杀起功臣来毫不手软,结果越杀越乱。赵匡胤这手“杯酒释兵权”,既解决了隐患,又没伤了统治集团的根基,朝堂上下没慌,行政体系照常转。

赵匡胤他还特意给社会增加了一条缓冲带。五代时重武轻文,武将手上有兵,那是可以随便打骂屠杀文官的,读书人没地位就像羔羊一样。赵匡胤武将出身,但一上台后就抬高文官待遇,完善科举,让寒门子弟能靠读书当官参政。他这一招不仅拉拢了士大夫阶层,更凝聚了天下民心。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号,可以靠读书来实现个人梦想,不用拿着刀去拼命奔前程了。

再看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面对的也是一个元末乱世,但乱的程度比五代时要好些,起码还有个一大一统皇朝元朝躺在那里的,不过这元不干好事,让老百姓生活没有盼头。老百姓内心是盼着改朝换代的,后来朱皇帝打了十几年硬仗,从南打到北终于还是建立了新朝,满足了天下百姓期盼之情。

老百姓本也想着在新朝能够安居乐业。但朱皇帝他极怕功臣造反,搞了一系列动作,光胡惟庸案、蓝玉案就杀了四万多人,连带着好多无辜官员、百姓被牵连。朝堂上的官员,每天上班都怕自己一不小心顶了一个什么罪名被抓被杀,官员们大多数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心态,这样明初的行政效率是大打折扣的。

朱皇帝虽然他打击贪腐、休养生息的政策是对的,但他这种高压手段包括他搞的人殉制度,是让整个社会倒退的,他把整个明朝社会打造成一个偌大的囚笼,让整个社会始终绷着弦,说实话人心是得不到彻底安宁的。

总的来说,赵匡胤结束乱世,靠的是减少恐惧,让大家相信改朝换代不可怕,跟着新朝廷能安稳过日子。他用最小的代价稳住了人心,让社会认知快速从乱世思维转成治世思维。朱元璋虽然也终结了乱世,但过程激烈,稳定人心花的时间和代价都更大。假如朱皇帝生于五代十国,他的这些操作和五代时期那些军阀并无两样,所以要从推动历史进程,快速平息动荡、让社会恢复正常这个角度来看得话,赵匡胤比朱元璋要确高明的多,也比他要自信的多。

来源:店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