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繁露》一书有言:“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一书有言:“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恰处春季九十天之半,即四十五日之时。
此时,寒气渐隐,阳气渐盛,暑气将临。
邂逅春分,犹如季节之美遇上人生之佳期。
万物生长,天地和鸣,一切进退得宜,尽显自然韵律。
01
春分已至,陌上花开盼君归
凌廷堪在其词《点绛唇·晓起》中写道:“记得开时,花底人离别。朦胧月。此番圆缺。又到春分节。”
春天,是个多情的季节。
随着春分的脚步悄然而至,我们在花下盼着离别的朋友重逢,也渴望与亲人一同踏春赏花,看尽人间无限美景。
提及春天,不得不提吴越王钱镠与其夫人的深情故事。
虽然留存的关于吴越王钱镠的文字很少,但他写给夫人的那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却穿越千年,至今温暖着世人的心。
其夫人吴妃,年轻时陪伴钱镠南征北战,成为一国之母后,仍心系故乡,年年归省。
钱镠虽然坐拥后宫佳丽无数,却独宠这位原配夫人,每当吴妃归期延误,他便会寄书以表思念。
公元907年,吴妃再次归宁未返。
钱镠处理完国事,漫步西湖,目睹堤岸繁花似锦,思妻之情愈发浓烈。
于是,他回宫后挥毫写下“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吴妃收到书信,深知丈夫情意,随即告别双亲,踏上了归途。
试想,陌上鲜花烂漫,你悠然赏花,缓缓归家,而心中所爱之人,正于花丛尽头翘首以盼。
此情此景,何其美好,又何其浪漫。
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赞叹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
春分时节,鲜花盛开,浪漫四溢。
愿我们的爱情,似这陌上之花,不畏岁月流转,永远绽放,从不凋零。
02
播种繁忙,不负农时不负春
人们常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自古以来,这一观念便深入人心。
在所有节气中,春分作为重要的农时节点,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春分时节,农民们不仅会进行犁、耙、耖等一系列农事活动,还会翻新土地,为种子的生长创造环境,期待提高质量。
历史上,春分也是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祭祀的日子。
他们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神),祈求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到了清朝时期,农业更是提高到核心位置。
春分日,皇帝还会下田亲自耕种,以示对农事的极度重视。
据《养吉斋丛录》记载,1702年,康熙皇帝便亲自示范,耕作了一亩农田。
这一举动,曾轰动一时,引来万余人围观。
直隶巡抚李光地亲临现场,目睹了盛况后,深受震撼。他指令博野知县杜开铨在耕地边竖立界碑,还题写了“皇帝亲耕处”的碑铭。
尽管康熙皇帝仅体验了一日农耕生活,但这块田地却持续得到悉心照料,从插秧至收获,皆有专人管理。
秋收时,稻谷会收集于先农神坛仓院,专供皇家祭祀使用,其意义非同小可。
时至今日,春分时节到来,人们依旧忙碌于耕田、育秧苗、播撒麦种。
正所谓是:“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季节不等人,我们应珍惜农时,不负大好春光。
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才能在秋天收获满满的果实。
同样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应珍惜青春时光,不负韶华,辛勤付出,收获人生的幸福与美满。
03
昼夜均分,平衡之道在春分
古人言:“春分不养生,来年把病生。”
这一日,昼夜均分,养生也须遵循平衡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春季养生,内在调理,旨在维持身体阴阳和谐。
让内外运动相辅相成,脑力与体力须与脏腑、气血、精气运行相协调。
饮食上,宜多吃新鲜蔬菜,以预防旧疾,滋养肝气,培补元气为宜。
在民间,春分还流行吃“春菜”的习俗,其寓意深远。
春菜非指某一特定菜,而是春日里郁郁葱葱的绿色蔬菜。
如香椿、春笋、荠菜、苋菜等,不仅应季而食,而且鲜美可口有营养。
在清代,人们采摘春菜为食,名曰“吃春”,既迎新春,又健脾开胃,清热解毒。
咀嚼之间,满口春意,仿佛将整个春天纳入腹中。滋养身心的同时,也焕发新生。
“岁时春已半,人间正芬芳。”
春分,恰如其名,白昼与黑夜平分春色,严寒与温热交织相融。
这是调和阴阳的绝佳之时,也是顺应自然,享受春日滋养的美妙日子。
春分日,我们不仅感受到季节的均分,更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平衡之美。
让我们品味生活的和谐韵律,感受身边的每一份乐趣与宁静。
俗话说:“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
春分,以一缕温柔,迎万物新生。当季节轮转至中点,春光愈发浓烈,却也预示着春天已过半。
此时能量攀升,春暖花开,正是走进大自然,吸收天地能量的好时候。
让我们与春天来一场浪漫的约会吧,播下希望的种子,在鲜花丛中寻觅到平衡的奥秘,与所爱之人共赏春光之美。
同时,也从春天的手中,讨回冬天所夺去的一切。
来源:正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