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花艺习作十四-碗花合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0 17:46 1

摘要:碗花在中华花艺里被列为六大花器之一,借由碗花来表达中正之意,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心是人之主宰,人们需藉“敬心”、“尽心”才能穷事里,才能成学问。所以碗花的特色便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端庄严谨。

碗花在中华花艺里被列为六大花器之一,借由碗花来表达中正之意,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心是人之主宰,人们需藉“敬心”、“尽心”才能穷事里,才能成学问。所以碗花的特色便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端庄严谨。

那么碗花是从何而来呢,通过历史的迭代与演变,碗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在食用器皿。据考证,碗花起源于蜀,盛行于宋代,加之人们的宗教信仰,从佛前献花演变成佛前供花,借花抒情,很快就流传开来。

先从碗说起。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延续至今,其形制依然没有太大改变,可见碗的造型是完美且实用的。碗的材质从最初的陶制逐步发展到瓷制,其形制与材质随着各个朝代以及南北方的审美在不断变化。

新石器时代:以陶器为主(红陶、灰陶、黑陶),手工捏制或泥条盘筑。早期粗犷简朴,多为直口或敞口圆底碗,素面为主,部分彩陶绘几何纹、绳纹或动物纹。

仰韶时期彩陶碗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兴盛,青铜碗用于贵族祭祀(如簋、盂),陶碗仍为民用。陶碗口沿外翻,腹壁斜直,圈足初现。青铜碗厚重庄重,多带兽面纹(饕餮纹)、云雷纹。

商代中期-柱铜盂

魏晋南北朝:青瓷技术趋于成熟,碗口外撇,腹壁弧收,高圈足(佛教影响,仿莲花造型)。出现托碗(带托盘),体现饮茶习俗。

南北朝 青瓷碗

隋唐时期:出现了南青北白格局,即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另外还有唐代较为经典的三彩。唐代的碗丰腴饱满,口沿外卷,玉璧底、玉环底。

唐 三彩碗

宋元时期:五大名窑有汝窑天青釉、官窑紫口铁足、哥窑金丝铁线、钧窑窑变釉、定窑白瓷。民窑有耀州窑刻花青瓷、磁州窑白地黑花。该时期碗形轻巧秀雅,比例严谨。

北宋汝窑淡天青釉碗

明清时期: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德化白瓷、五彩瓷、珐琅彩、康熙五彩、雍正粉彩,单色釉技术登峰造极(郎窑红、豇豆红),经典造型有鸡心碗(底足内凹似鸡心)、卧足碗、折腰碗(腰部内折)、八方碗等。

明 青花缠枝莲纹碗

清 豇豆红釉碗

清 青花缠枝西番莲纹如意折腰碗

古画中也有碗花元素的出现,如东汉 河北望都一号汉墓的壁画:

东汉 河北望都一号汉墓

圆形陶碗内盛净水,六朵红花均匀的插在陶盆内,原始质朴,这是现存最早的被考古界确认的插花影像记载。墓主人事东汉浮阳侯孙程,官宦出身,因拥立汉顺帝有功被封侯。

明-北京法海寺壁画-北墙西侧-帝释礼佛护法图:帝释天,身前托花天女

托花仙女手举碗状鲜花,描绘的鲜花应该是红莲花,既是纯洁无瑕的象征,也是法、智慧觉悟的体现;想要美丽的花首先要种下善的种子,然后才会有美丽的花,所收获的果自然是甘甜的。

碗花习作~

风雅

风过江南水乡间,雅韵悠长醉心田。

烟雨蒙蒙柳丝舞,小桥流水梦中天。

主使插

花材:安娜菊、叶兰、千层金、千日红、松枝、黄莺、龟背竹

小桥流水人家边,烟花绽放夜空间。

缤纷色彩映江面,岁月静好梦绕心。

茶花

花材:烟花菊、多头小菊、商露

有此倾城好颜色

有此倾城好颜色,花前月下独自娇。

春风拂面情无限,细雨润心愁难描。

真型第一型

花材:百合、梅花、香水兰、剑山、黄莺、小菊花、山苏叶、龟背竹、桔梗

摇曳蓝花绽岸前

摇曳蓝花绽岸前,微风轻拂水波间。

翠叶轻摇映日辉,幽香弥漫逐云闲。

草型第一型

花材:百合、侧柏、多头小菊、假马鞭、剑兰、龟背竹

来源:金鱼涂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