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山北麓脚下东面不远处有个孟家塬,简称“孟塬”,即现在改名为“华山车站”的地方(原孟塬车站)。古时候,孟家塬出了个孟姜女。说起孟姜,既是她的姓,又是她的名,她给后人留下一段极其悲壮辛酸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世间。
作者:宁文英 李启明
华山北麓脚下东面不远处有个孟家塬,简称“孟塬”,即现在改名为“华山车站”的地方(原孟塬车站)。古时候,孟家塬出了个孟姜女。说起孟姜,既是她的姓,又是她的名,她给后人留下一段极其悲壮辛酸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世间。
传说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关中为他的帝业之根,百姓生活较为殷足,华山东北方面这片原地,居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孟,一户姓姜。他俩家的田地占了大半个塬面,人称孟员外,姜员外,人们便把这个塬叫“孟姜塬”,时间一长,又叫“孟家塬”。
这孟员外,名叫孟宪文,年过花甲,日子过得挺不错,平日老实待人,勤俭持家,只是膝下连个拳头大的儿女也没有,眼看自己一天天变老,心情闷闷不乐,只是在后花园里栽花务草。一天,他突然发现园中冒出一株瓜秧,便问家人“谁种的瓜秧?”看园的人说:“没有人种,想必是华山顶上的鸟儿飞过这里掉下来的。”
孟员外一看瓜秧生机旺盛不忍拔去,便道:“任其生长吧!看将来能长出什么瓜儿来!”
自那后,再没有人去关心它。
不料,这年春夏雨水充沛,阳光和暖,秧苗靠雨露滋润和日月精气的养育竟不多日子长了好几丈长,秧苗靠着卷须竟爬过墙头伸进姜员外的宅园里。
姜员外叫姜成业,也是个知书达礼的人家,日子虽然比不上孟家,但因为有三男四女儿孙满堂却喜不自胜,一天乐呵呵的。
姜成业发现孟家的瓜蔓伸进自己宅院,也觉得不以为然。数十年来,两家和睦相处,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二家人都是诗礼传家,讲究礼仪,平常有事儿也相互帮忙,从来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儿。
过了不久,这瓜蔓上竟开出了小小的黄花,宛如小杯,亮如黄金,浓香异常,姜员外越看越高兴。乐得心花怒放,他觉得此花是非常种,更加珍惜保护,家人知道是从孟家宅园中伸过来的,更是珍视如宝。
这是一朵雌花,它快速地生长起来。旬余,金黄小花活脱脱的结出一只小瓜显现出来,初如杏子,七、八天后长到盘大。又过旬余,竟大如坛子,挂在墙上。
姜成业见瓜已长成,心想,此瓜绝非常物,孟家人知道必然来索取,毕竟根扎在人家园中,不然会生出事非,闹翻了邻里友好。就赶忙对家人说:“快去报告孟员外,请他前来摘瓜。”家人不敢怠慢,便跑过去报告孟宪文。
不料,家人回来说:“孟员外说,一个瓜儿,打什么紧,自个摘食就是了,不必操心!“姜家人见孟家不要,便自个儿摘了下来,搁置着等待食用。
一天,家人报告姜成业:“员外,你快去看看,那个瓜儿放光呢。”
姜成业一听,便道:“什么宝物,还能放光,我去看看。”
家人领姜成业过去一看,果然异常,瓜体周围有个晕圈,五颜六色,十分好看,便说:“是个宝物,是个宝物!要好好看管,不敢食用!”还叮咛,“要日夜守护,防止鼠齿咬!”他思忖着,这样的宝物,毕竟是人家孟员外生根发苗,做事万不可食心!他决定把这瓜物归原主,亲自送给孟家。
一个大早上,姜成业就命家人备好罗筐,小心翼翼地放在筐内,命两个家人抬着,自已跟在后面,迈开大步向孟员外送瓜去!
孟宪文听说姜成业来送瓜,便说:“真是小题大做,一个瓜儿,竟如此隆重!”于是,孟宪文不敢怠慢,忙整衣载帽,出门迎上前去,说道:“请坐,请坐,快吃茶,一个瓜儿,劳你大驾光临。”
姜成业道:“不必谦逊!此乃你家之物,我怎敢贪功之有?归还自是正礼,不必谦让。”
孟宪文往筐内一看,这哪里是一个普通的瓜儿,简直是一个黄金坛子,不禁连连接手称赞:“好东西!好东西!”孟员外说:“确实是宝物,既生我家,长在你家,咱们一人一半,平分了吧!”说着便命家人取刀,准备将瓜劈开,一家一半。
(宁文英,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政协西安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参政议政智库特聘专家。出版文学书籍6部,搬上舞台的小品剧本30余部,陕西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短剧剧本100余部。喜马拉雅听书平台播出4部文学作品《文化馆那些事》《汾水呜咽》《华山演义》《宁文英专辑》)
来源:文艺天地—宁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