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SU7 Ultra的发布,无疑是今年汽车圈最热门的事件之一。雷军一句“哪怕做豪车,我们也要让更多喜欢我们的人买得起!”直接把52.99万的定价甩在了桌面上,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小米SU7 Ultra的发布,无疑是今年汽车圈最热门的事件之一。雷军一句“哪怕做豪车,我们也要让更多喜欢我们的人买得起!”直接把52.99万的定价甩在了桌面上,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然而,随之而来各种“躁动”和争议,把SU7 Ultra推上了风口浪尖。
高性能车的“甜蜜烦恼”
SU7 Ultra一上市,首批车主就开始“反馈”问题了。首先是性能限制。为了安全考虑,小米SU7 Ultra设置了“阶梯式”动力解锁模式。0-300公里是新手模式,最高时速限制在140公里,Boost模式和赛道模式都被禁用。这种设计本意是为了保护新手用户,但却让一些追求极致性能的车主感到“憋屈”。更有趣的是,为了快速解锁高性能模式,一些车主甚至找到了“代跑”服务——花钱请人帮忙跑里程。这种操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由于大部分SU7 Ultra车主之前都没有体验过如此大马力的性能车,关于SU7 Ultra的驾驶安全问题更是引发了广泛讨论。最近,#沈阳要求小米SU7 Ultra车主签安全承诺书#的话题冲上热搜。虽然当地交管部门解释,这是为了整治飙车、炸街等违法行为,但网友们却不买账。有人调侃:“保时捷、特斯拉、宝马这些性能车是不是也该签一签?”还有人直接开怼:“问界、劳斯莱斯、法拉利才是真豪车,SU7 Ultra还差点意思。”
事实上,高性能电车确实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过去,千匹马力的性能车售价高昂,维修费用也不菲,车主们自然会小心翼翼。但SU7 Ultra的价格相对亲民,吸引了不少新手用户。这些用户对高性能车的操控经验不足,却对速度充满渴望,导致危险驾驶行为频发。有博主直言:“一个不成熟的企业,将一款不成熟的产品,交给一群不成熟的人。”这话虽然有点扎心,但也确实点出了问题的核心。
雷军的“听劝哲学”与行业冲击
虽说SU7 Ultra上市以来争议不断,但据博主“余洋”透露,SU7 Ultra的动力限制设计,其实是雷军听取了多方意见后的结果。毕竟,1500匹马力的性能怪兽,不是谁都能驾驭的。0-100公里加速仅需2秒,最高加速度g值达到1.5G,这种极致的性能,对驾驶员的身体素质和驾驶经验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而且,SU7 Ultra的发布,不仅让用户躁动,也让整个汽车行业坐不住了。首先是碳纤维材料的广泛应用。SU7 Ultra全车使用了5.5平米的碳纤维材料,包括车顶、内饰、刹车等关键部位。这种以往只出现在百万豪车上的配置,如今却以50万的价格“飞入寻常百姓家”。友商们如果不跟进,恐怕很难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其次是轮胎等配套产业的升级。SU7 Ultra配备了倍耐力P ZERO 5公路轮胎和赛轮定制的PodiumTrack PT01赛道级半热熔轮胎。这种高性能轮胎的引入,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也为国内轮胎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总之,SU7 Ultra的发布,无疑是小米汽车的一次大胆尝试。虽说,SU7 Ultra的上市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何平衡性能与安全,如何提升用户对高性能车的驾驭能力,如何优化续航表现,但未来,随着用户反馈的不断积累和产品的持续迭代,SU7 Ultra或许真能成为行业标杆,引领新能源汽车的新潮流。
最后。这款车究竟能否扛住压力,成为真正的“国民性能车”,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玩车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