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周朝时期虽没有萧何,除却礼仪制度建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诸侯分封制”,是这个制度让刚刚建立的周朝稳固的统治了华夏近800年,也同样是这个制度,让周王朝,最终被灭亡,被秦国统一天下,让始皇帝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华夏一统的局面。
周王朝起于周文王的布局,成于周武王的伐纣,因周公的礼法、立法而延续近800年。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周朝时期虽没有萧何,除却礼仪制度建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诸侯分封制”,是这个制度让刚刚建立的周朝稳固的统治了华夏近800年,也同样是这个制度,让周王朝,最终被灭亡,被秦国统一天下,让始皇帝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华夏一统的局面。
诸侯分封制: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诸侯分封制,既是开疆拓土的神器,又是悬在周王室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周武王灭商之后,看着广阔无垠的天下,犯起了愁。这么大的地盘,自己一个人可管不过来啊。于是,他和周公旦及其他重要的大臣们协商,决定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王室宗亲以及一些归顺的部落首领。这就好比是开了一家超大型的连锁加盟店,周武王就是总店老板,而诸侯们则是各地的加盟商。每个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里,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可以自行组建军队、征收赋税、任免官员。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爽?诸侯们也觉得这买卖划算,纷纷表示愿意为周朝这个“大公司”卖命。
分封制在当时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它迅速地将周朝的统治范围扩展到了全国各地,让周朝的影响力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诸侯们带着自己的族人、军队和文化,奔赴各自的封地,在那里生根发芽,开疆拓土。原本荒芜的土地上,渐渐出现了一座座繁华的城池,人口也越来越多。其次,分封制还为周朝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屏障。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周边的少数民族时常侵扰中原。而诸侯们的封地就像是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抵御着外敌的入侵。一旦有外敌来袭,诸侯们就会率领自己的军队,奔赴前线,保卫周朝的领土。比如,齐国的姜太公,就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击退了东夷部落的进攻,让齐国成为了周朝东方的重要屏障。
那么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分封制中各位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1. 诸侯的义务
根据分封制的规定,诸侯王需要履行以下义务: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指令,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
定期朝贡:诸侯需要定期向周天子进贡,进贡的物品包括当地的土特产品、珍稀物品等。
提供军事支持:诸侯需要在周天子需要时提供军队,随同作战。
缴纳贡赋:诸侯需要向周天子缴纳一定的贡赋,这些贡赋主要是实物,如粮食、布匹、牲畜等。
2. 贡赋的形式
实物贡品:诸侯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周天子献纳当地的土特产品,这种贡品的形式是实物,而不是货币。
比例税:根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西周实行的“彻法”是一种比例税,税率约为十一税率。
贡法:周公旦制定了详细的贡法,规定不同爵位的诸侯需要缴纳不同比例的贡物。例如,公需要贡1/2,侯和伯需要贡1/3,子和男需要贡1/4。
3. 贡赋的征收与管理
征收方式:贡赋的征收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而是由各贵族分区域负责。例如,《兮甲盘》记载周王命贵族兮甲驻节成周,征收淮夷服贡。
管理权:诸侯在封国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统治权、税收权和军事指挥权等,但他们同时也承担了对周天子的义务。
这样的制度拿到现在来讲,就是最佳的“合伙人计划”!
是我,我铁定愿意啊!
分封制的弊端:尾大不掉的隐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就像一个孩子长大了,总会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愿意听家长的话。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地里待久了,势力越来越强大,野心也越来越膨胀。他们开始觉得,自己的地盘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凭什么要听周天子的指挥?于是,诸侯们开始各自为政,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他们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频繁地发动战争,周朝的天下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西周分封制及社会阶层
而且,分封制还导致了周朝中央政府的权力被严重削弱。由于诸侯们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周天子对他们的控制越来越弱。就好比一个公司,加盟店太多了,总部就很难管理。诸侯们可以自行征收赋税,这就使得周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没有了钱,周天子就无法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官僚体系,更无法对诸侯们进行有效的管控。此外,诸侯们还可以自行组建军队,这就使得周朝的军事力量分散在各地。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周天子很难迅速地集结起足够的兵力,来应对危机。
当周幽王被杀,镐京被犬绒屠戮烧毁,在各大诸侯们的心目中,象征周天子的镐京和周天子都已经被外族所杀,而他的亲儿子不仅不为自己这个爹报仇,反而还内讧竞争天子之位,在周朝这个以“仁德”开启天下之治的国家,周天子的形象已经随着这场叛乱而消亡了。周天子剩下的也仅仅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存在了而已。
自此,周王朝走向没落,走向了衰败的尽头。
宗法制:家族统治的密码——嫡长子继承制
说完了诸侯分封制,咱们再来聊聊宗法制。宗法制就像是周朝的家族统治密码,它规定了家族内部的权力和财产分配规则。其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简单来说,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拥有优先继承权。这就好比是一个家族企业,董事长的位置只能由原配夫人生的大儿子来继承,其他的儿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呢?这是为了避免家族内部因为争夺权力和财产而发生内乱。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儿子都觉得自己有资格继承家业,那不得打得头破血流?
而这也是中原王朝能够持续延续,而草原民族永远都在争斗的真正秘诀!
宗法制还规定了家族内部的等级秩序。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是所有姬姓家族的族长。诸侯们则是小宗,他们要向周天子称臣纳贡。在诸侯国内部,诸侯又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等级体系。这种等级体系,就像是一座金字塔,周天子高高在上,掌控着整个国家的权力。而下面的诸侯、卿大夫、士等阶层,则按照各自的等级,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宗法制的优势:维护家族的稳定
宗法制在维护周朝的统治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明确的继承规则和等级秩序,有效地避免了家族内部的纷争。在宗法制的框架下,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责任,不会轻易地挑战现有的秩序。这就使得周朝的社会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而且,宗法制还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在周朝,家族观念非常浓厚。通过宗法制,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这种家族认同感,让人们更加愿意为家族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奋斗。比如,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家族成员们会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先辈的功绩。这种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宗法制的局限:僵化的传承枷锁
然而,宗法制也并非完美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了出来。首先,嫡长子继承制虽然能够避免家族内部的纷争,但却不一定能保证选出最优秀的继承人。有时候,嫡长子可能资质平庸,甚至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但由于宗法制的规定,他还是不得不登上王位。这就好比是一个家族企业,把董事长的位置传给了一个没有能力的人,那这个企业还能好吗?
其次,宗法制的等级体系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在宗法制下,人们的身份和地位是由出生决定的,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这就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下层人民很难有上升的机会。比如,一个普通的平民,无论他多么有才华,多么努力,都很难成为诸侯或者卿大夫。这种社会阶层的固化,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两大制度对华夏文化的传播意义
文化的多元融合
西周的诸侯分封制和宗法制,虽然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但它们在华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方面,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分封制下,诸侯们带着周朝的文化、礼仪和制度,奔赴全国各地。他们在自己的封地里,建立起了一个个小的文化中心,将华夏文化传播到了各个角落。同时,诸侯们在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得华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楚国原本是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在被分封之后,逐渐接受了华夏文化。他们学习周朝的礼仪制度,使用汉字,并且将自己的文化与华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屈原的《离骚》,就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以其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民族认同感的形成
宗法制则通过强调家族观念和血缘关系,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在周朝,人们都以自己是华夏民族的一员而自豪。这种民族认同感,使得人们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同时,宗法制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虽然不同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和文化根源。这种共同的文化认同,使得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最后,西周的诸侯分封制和宗法制,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在周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弊端逐渐显现,最终成为了周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大制度对华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来源:乌颜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