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兴式”教育毁自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0 17:17 2

摘要:当孩子兴奋地跟你分享好消息或进步时,你是怎么回应的?前段时间,山东一男孩得了奖状高高兴兴跟家人分享,但爸爸的一句“别得意,这奖状含金量不高”,气得孩子把奖状撕了。该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称,“扫兴的家长是孩子一生的阴霾”。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研究员 郑 蓉

当孩子兴奋地跟你分享好消息或进步时,你是怎么回应的?前段时间,山东一男孩得了奖状高高兴兴跟家人分享,但爸爸的一句“别得意,这奖状含金量不高”,气得孩子把奖状撕了。该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称,“扫兴的家长是孩子一生的阴霾”。

生活中,类似的事件很常见,面对孩子的画,家长皱眉说:“这画得什么呀,一点也不像!”孩子畅想自己的梦想:“爸爸,我以后想当科学家。”爸爸却嘲讽:“别做梦了,就你这成绩还想当科学家?”孩子拿着成绩单高兴地说:“妈妈,我这次考了90分!”妈妈瞥了一眼:“90分就高兴成这样?为什么不是100分?”……在教育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扫兴式”教育——在孩子表现出积极情绪或取得一定成绩时,家长却用批评、否定、贬低或泼冷水等方式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失望、沮丧和不满。

“扫兴式”教育背后,家长一般有以下几种心态。第一,对孩子有很高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孩子”。这种过度期待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成就和努力视而不见,只关注他们的不足和错误。第二,信奉“挫折教育”,希望通过让孩子体验失望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责任感。第三,缺乏亲子沟通技巧,不懂得用积极的方式表达情感与期望,习惯了用批评和否定的话语来回应孩子,以为这是在督促孩子进步。然而,处于“扫兴式”教育环境下的孩子,自信心会受到严重打击。孩子每一次积极的表达和努力的成果,换来的都是否定和批评,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由于在家庭中缺乏积极的互动和情感支持,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自卑和社交恐惧。 “扫兴式”教育还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这种疏离和隔阂,不仅会让家长失去了解孩子的机会,更可能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选择独自承受,而不是向家长寻求帮助和支持。如何避免成为“扫兴式”教育的家长?

学会倾听,尊重孩子。当孩子分享快乐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要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倾听,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用眼神交流、点头、微笑等方式回应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学会共情,积极回应。当孩子兴奋地分享自己的事情时,家长可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绪,哪怕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也要给予正面的回应。比如,孩子考了90分,可以回应说:“这次进步了很多,真为你高兴!”

控制情绪,不随意泼冷水。即使孩子的想法有些幼稚或不切实际,也不要急于否定。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引导他们思考,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成长。比如孩子说以后想当科学家,家长可以说 “当科学家很了不起呢,那你知道要成为科学家需要做些什么吗?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