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旧改和城市更新、推进商圈转型升级……发布会解读黄浦“十四五”,聚焦新蓝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0:41 1

摘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政府新闻办推出“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16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今天(8月27日)上午举行该系列第二场发布会,围绕“奋力打造上海中心城区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主题,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政府新闻办推出“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16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今天(8月27日)上午举行该系列第二场发布会,围绕“奋力打造上海中心城区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主题,黄浦区委书记杲云介绍黄浦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徐惠丽,区商务委主任邱文、区文化旅游局局长许艳卿、区投促办主任杨国威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热点问答——

围绕青年人才的安居乐业、创业兴业,同时统筹好社会民生供给,照顾好老年群体

Q 新民晚报:这周一黄浦开通了首条金融定制公交DZ418。我注意到,当天7点半到8点半,南外滩小南门地铁站2号口出来的多为年轻人,他们步行30米后乘坐该公交往返南北方向,据说大多是南外滩金融机构的青年才俊,这也看得出黄浦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但同时黄浦老龄化程度也不低。如何统筹年轻力需求与老年人需要,让青年发展与老年人幸福感各得其所,展现人民城市的温暖底色?

A 徐惠丽:非常感谢您关注到DZ418,这条专线前天开通,那天晚上8点半,我们黄浦的同事在现场为优化这条线路工作到很晚。早高峰7点半到9点半,超过两千名青年人才乘坐这条专线,晚高峰一千五百名,午间两百名左右。 后来我们把发车班次提早到七点一刻,早高峰5分钟一班提升到3分钟一班。由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黄浦区高度重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好青年人才的作用,包括各类人才在推动黄浦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统筹好社会民生供给,尤其是照顾好老年人。

“十四五”期间,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黄浦区先后吸引了近18万的各类人才到黄浦安家创业。我们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人才的安居乐业的需求,做好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就业、健康管理等服务。在“十四五”期间,全区新落户人才超过1.5万人,现在在职在岗全球顶尖人才、国家级人才等各种高层次人才有493人;外国人来华工作4279人次。 我们为高端人才筹措了各类人才公寓7700套,同时还和社会企业合作,扩大社会供给,另外筹措各类社会房源超过 3000 套,为人才创造安居条件。 我们建设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海归科创园等一系列平台和载体。就是为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更加方便就业、创业的服务。

另一方面围绕人才创业兴业需求,一方面筹措社会资源,发起各类金融服务,支持一批优秀人才和优秀项目在黄浦找到资金、顺利创业。积极构建良好生态,在九江路69号打造“外滩FTC”的生态,这既是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也是金融科技生态社区,提供政策、融资、行业活动等一站式服务。 我们还干了一件很重要很受人才欢迎的事,就是为企业和人才搭平台、拓展朋友圈,来推动跨界合作,尤其是破圈发展,比如依托外滩大会、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等一系列平台,为产业、企业和各类人才形成更好的交互工作格局。

在这样的氛围中,各类人才为黄浦、为上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记者在提问中谈到怎么更好统筹在发展过程中人才的需求和本地居民的需求,尤其老年人口的需求。 我们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公共服务保障迈上新台阶,社会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区现有7家三甲医院、26所百年老校名校、7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6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和16个标准化菜市场,获得“国家卫生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老年人口公共服务的供给。目前在黄浦区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的占比高达44.8%,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怎么更好的服务好老年群体,老年群体是社会宝贵财富,在促进黄浦社区和谐、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也是我们现在银发经济特别重要的价值创造者。为了更好服务和照顾好这个群体,我们打造了“五边颐养”服务体系,也就是让黄浦老人床边有照护、桌边有食惠、身边有帮扶、周边有布点、手边有响应。围绕“居家养老”,首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模式并推广到全市,目前签约超3100户,居全市第一;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近1400户;小区整体性适老化改造也在稳步推进,加装电梯累计超430台,这一完成率居全市第一;因地制宜在社区嵌入为老服务站,增设口袋公园和健身设施,为老年人营造舒心的生活环境。围绕老年人“就医和健康管理”这一需求,依托区域医联体、社区专科医联体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围绕老年人特别关心的“吃饭”这一日常刚需,建设了1个配餐中心、13个社区食堂、46个社区助餐点,联手区内老字号和优质社会餐饮共同开展助餐服务,在区内50个餐饮门店推出了为老助餐服务,包括德兴馆、松鹤楼、沈大成等著名老字号的部分门店,这些服务覆盖了13万老年人群。

持续推进旧改工作,全面完成成片旧改任务、全力攻坚“两旧”改造、扎实推动外滩“第二立面”区域城市更新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我们知道黄浦区老城厢非常多,旧改任务非常重,请问黄浦区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持续推进旧改工作,黄浦区在探索旧改和城市更新、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方面,都有哪些多元的路径和举措?

A 杲云:黄浦作为老城区,各类老旧建筑十分密集,尽管“十三五”期间黄浦举全区之力旧改征收超过5万户,但迈入“十四五”,黄浦仍是全市旧区改造任务最重、难度最大,同时也是挑战最大的中心城区。黄浦在“十四五”始终坚持把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作为最大的民生和最大的发展任务,“十四五”期间坚持留、改、拆并举,具体是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成片旧改任务,主要集中在2021-2022年,共实施32个成片旧改项目(累计投入超2800亿元),于2022年7月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历时30年的成片旧改任务,原来计划2035年前完成,最后通过市里的支持和全区大家的共同努力,提前了13年完成成片旧改任务。在“十四五”超3.7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城区运行安全得到大幅提升,城区公共空间进一步拓展,高品质功能载体不断优化。

二是全力攻坚“两旧”改造。我们在成片旧改完成后,黄浦马不停蹄推进零星二级旧里改造和解决“拎马桶”问题。比如,我们通过市区联手机制,推动蓬莱路北侧地块、乔家路东北块纳入市里联合储备。又比如,依托政企合作,研究推出推动项目总体平衡的新的“工具包”,推动外滩地区166、167和168三个街坊高比例生效。另外,统筹资源保障、政策衔接和队伍整合关键要素,通过“综合修缮改造、拔点抽户、托底保障”等方式攻克“拎马桶”难题;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小梁薄板改造,按照计划,今年全力把黄浦零星二级旧里、手拎马桶问题解决,明年争取能够把小梁薄板房屋改造艰巨任务解决。

三是扎实推动外滩“第二立面”区域城市更新,这也是黄浦独特的一项艰巨任务。老外滩地区有177栋老大楼,这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区。我们通过“三师联创”机制,稳步推进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到目前为止我们实现了近3600户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同时完成了43幢老大楼产权归集。今年,外滩-01、02更新单元规划实施方案获得批复,目前正在推进03单元中的上海海关、浦发银行所在的街区,我们正在进行片区更新方案深化设计,同时老市府大楼项目已经完成,正在全球招商。外滩地区城市更新作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面向“十五五”,黄浦将在完成零星旧改的基础上,持续推动老旧住房综合改造和城市“微更新”,积极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更新模式,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推动民生水平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稳步迈进。

黄浦区促进消费主要是注重以人为本,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持续的挖掘消费潜力

Q 中国经济导报:南京路步行街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近年不断打造消费新业态,例如MINSO全球壹号店这样的商业地标,吸引了全球购买力。请问黄浦区在推进商圈转型升级、推动文旅商体展联动、激发消费活力方面,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A 徐惠丽:黄浦区是资源禀赋比较独特的区域,黄浦区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也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更是江南文化的集聚地,黄浦区还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现在黄浦是全国看上海,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在黄浦,有外滩、南京路、豫园等重点地标,也有庞大的游客消费群体。在黄浦,我们除了这些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还有基于数智化发展背景的新资源禀赋优势,比如区内头部互联网平台小红书拥有近4亿月活用户,平台上每天都呈现着精彩纷呈的商旅文体展的各种消费方式和活动。 在这样的资源禀赋之下,黄浦区促进消费主要是注重以人为本,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持续地挖掘消费潜力。

第一,打造青春经济。通过引导和支持商业企业自主更新,尤其是二次元、潮玩、策展等周边产业,多点开花带动商业街区年轻化转型。目前南京路、淮海路、豫园大集聚青年经济业态和消费人群,呈现出不一样的活力。

第二,开拓银龄经济。我们聚焦老年人多样化消费需求,开展新的探索。比如,支持第一百货打造“银铃俱乐部”,推出餐券、理发、脱口秀体验、兴趣课程等60余种服务,把传统商场变成了老年人需要的“无压力社交场景”。

第三,在黄浦激活节展经济。我们深化商旅文体展跨界融合,促进消费供给迭代升级。比如,2025上海国际花展首次以新天地为主会场,吸引市民游客431万人次看展,带动这个区域消费同比增长16%。

第四,释放赛事的经济新活力。在黄浦区各种赛事是精彩纷呈,比如黄浦半程马拉松以及电竞比赛。无畏竞技场、上海KPL电竞中心相继先后建成投用,形成叠加效应,未来将衍生出更多的商业业态,助力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

第五,是黄浦的演艺经济。我们拥有专业剧场27家,获得区级备案的演艺新空间101家。这些演艺空间突破了传统剧场的孤岛模式,构建了多层次的演艺网络。在黄浦,我们现在“全年有戏”,街区可以做到365天充满活力。在这些场馆还承接了国际IP首演,比如今年《千与千寻》上海站演出在上海文化广场收官,有超7.8万人次观演,其中有50%观众专程从上海之外赶来,海外购票观众超过2000人,这个演出成为这个夏天全国演出市场的热议话题,让更多的人“为一部戏,赴一座城”。

第六,做强首发经济。“十四五”以来,我们结合实体空间改造焕新,引进各类高能级的首店、旗舰店、体验店一共919家。今年我们支持企业通过内容创新和场景再造,吸引优质的首店、旗舰店69家入驻黄浦,居全市第一。同时,聚焦时尚产业和新品首发活动,在首发上海、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期间,支持首发经济引领性品牌进商场,多维度新品发布和商业互动。

第七,培育甜蜜经济。今年5月16日晚,黄浦滨江180米夜空进行了一场震撼的无人机飞行活动,很多网友发布多条视频传播,这是黄浦自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以来,积极探索“婚姻登记+文旅”融合的新模式,不仅面向全国新人推出集体颁证服务,还推出了“爱在黄浦”无人机飞行送祝福等一系列活动,把甜蜜经济作为特色产业在黄浦打造。

第八,把握入境消费新机遇。今年上半年,境外人士入住黄浦宾旅馆超94万人次,同比增长56%,一方面我们推出多语种标识、支付便利化等服务,同时强化退税便利度。率先实现“全市通退”,设置了全国首台离境退税自助开单机,完成全市首单支付宝国际版支付。在离境退税领域,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开具申请单在今年上半年超过3万份,同比增长近300%,实现商品销售额超5亿元,同比增长126%。 在“十五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思路、强化联动,让黄浦“越来越好,越好越来”,希望消费者来到黄浦“打卡开心,刷卡舒心”。

通过“一街一路”建设,为黄浦打造更多魅力无限的特色道路,让“城市烟火”近在咫尺,也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Q 人民日报:上海有句俗语“螺蛳壳里做道场”,像黄浦区这样的中心城区,区域面积不大,人口密度高,需要不断提高城区精细化治理水平,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成效?

A 杲云:我们有很多老旧街道,公共空间资源紧缺,我们“十四五”专门制定了“10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同时提出每个街道先重点打造一条具有示范性代表性的街区。截至到目前,十个街道共推进116个项目,打开了31个公共空间,增加了88处生活服务功能区,建成13个口袋公园,我初步概括为“四个景”:

一是在这个过程中,民生改善与环境提升双管齐下,铺展日常生活的宜居的“新图景”。比如淮海中路街道在淡水路持续推进精细化项目的建设,这条街通过两年的努力,被评为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样本;又比如南京东路街道,在江阴路通过改造,把老街区包括老小区都做了微更新,过程中还邀请居民、设计师大家一起探讨做方案,为这里的居民打造家里家外都幸福舒心的街区。

二是围绕鲜明的主题铺陈幸福画卷,构建社区生活的“全能实景”。打浦桥街道蒙西小区是老旧小区,人口特别多,特别密集,在这个片区以“浦汇生活·烟火蒙西”为主题,致力打造便捷服务圈、温馨的宜养圈、舒适的宜居圈和活力发展圈。人口最多的半淞园路街道,提出“醉美烟火、乐荟西凌”愿景,邀请多元主体同塑社区生活骑楼展廊。

三是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空间的全面治理,展现城市生活的“蝶变场景”。比如外滩街道,将山北街区百年报馆街改造为现代化新闻历史文化更新街区;五里桥街道局门路以前有很多生产制造型企业,现在将那些设施进行更新,同时跟科技创新发展相结合,既打造“幸福社区”,也建设“科创街区”。

四是充分挖掘建筑历史和特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的“现代美景”。黄浦有很多非常有历史底蕴的街区,比如瑞金二路街道的南昌路、豫园街道的福佑路、老西门街道的龙门邨、小东门街道的外马路,这些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街区,我们通过把历史文化挖掘和街区更新改造,包括更多公共空间植入相结合,让人文关怀、建筑艺术、历史沉淀在百年以上的街区能够交互共生。

我们在“一街一路”工作推进中,摸索出一整套办法和理念。比如,坚持党建引领,发挥零距离家园、“三会”制度等治理品牌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居民群众等多元群体积极参与;建立完善社区规划师制度,推动治理向专业驱动升级;构建评估体系,为精准优化提供可视化决策依据……这些成功探索,都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希望通过“一街一路”建设,为黄浦打造更多魅力无限的特色道路,并促成这些成果能够串联互动,让“城市烟火”近在咫尺,也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黄浦区积极抢抓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机遇,全面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着力提升服务外资效能,不断增强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

Q 澎湃新闻:黄浦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请问“十四五”期间区内外资经济的具体情况怎么样?具体如何吸引外资提升城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A 邱文: “十四五”以来,黄浦区积极抢抓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机遇,全面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着力提升服务外资效能,不断增强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从数量上看,黄浦区外资独立法人机构近3000家,投资来源地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集聚了多国驻沪领事馆和国际商协会组织;从质量上看,区外资盈利企业数占比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市外资企业百强上榜企业数连续三年全市第二;从能级上看,区外资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占比常年保持在40%以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自2020年底的53家,上升到目前的83家,研发中心从2020年底的2家上升到目前8家。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推进外资工作:

一是坚持扩大开放,提升外向型经济承载能级。我们积极打造高能级、强辐射的功能性开放平台,推动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结合城市更新机遇,在新天地等黄金地段释放优质空间载体,为外资提供广阔发展平台和高品质城市配套。今年,我们在“大豫园片区”打造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赴境内外开展专题路演,吸引外资深度参与区域重点功能区建设。在外资政策供给方面,“十四五”期间,我们每年发布外资新政,陆续推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贸易型总部等专项政策。2024年,我们创新发布全市首个跨国公司股权投资支持政策。

二是强化内外联动,完善外资投促与服务机制。早在2021年,我们就成立了区外资工作推进小组,46个部门协同推进外资工作。到2024年,我们进一步优化外资统筹调度机制,在信息共享、项目跟进、企业服务等方面,实现高效跨部门联动。我们不断拓展全球投促网络,与市外资协会、德商会等14家机构建立外资工作基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伙人单位的支持下,引进一批外资项目。外资品牌活动方面,连续四年举办外资推介大会,发布多语种版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我们还创新打造“云见黄浦”线上招商平台,面向德国、意大利等重点国别开展常态化推介,实现了不出国门,精准招商。

三是持续对标一流,优化外资发展生态。司法保障方面,设立全市首个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集中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推出涉外法治服务手册和白皮书,加强企业合规指导。企业服务方面,我们借助三级圆桌会议平台,区领导、各部门零距离回应企业诉求。针对外资企业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我们联合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政策宣贯,提供商标维权、商业秘密保护等实务指导。我们还创新推出特色外资服务品牌,通过“SUPER-HUB”资源集成式平台,举办系列行业沙龙,推动外资企业与各领域行业龙头跨界合作,拓展朋友圈,开拓新商机。另外,我们还打造了外资企业ESG特色品牌,连续三年开展ESG优秀实践案例征集,成立“可持续转型行动社区”,鼓励外资参与ESG生态体系建设。 开放是黄浦的鲜明特质,也是激发黄浦城区活力的内在源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机制,做好服务,努力为上海、为全国外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黄浦力量。

以高质量的产城一体推动景城一体,打造一处处让市民游客可沉浸、可感知、有共鸣的家门口好去处和旅游目的地

Q 中国日报:黄浦区旅游资源丰富,已经成为中外旅客必打卡地,包括外滩、豫园。请问黄浦区在创新文旅业态丰富文化体验方面,还有哪些探索?

A 许艳卿:正如您所说,黄浦是上海的核心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禀赋,是上海市民的首选休闲地,更是中外游客的必到打卡点。“十四五”期间,我们锚定目标,紧贴民生需求,顺应发展趋势,以高质量的产城一体推动景城一体,打造一处处让市民游客可沉浸、可感知、有共鸣的家门口好去处和旅游目的地。下面我从三个维度和大家分享。

一是“演艺码头”迈向“演艺源头”。 演艺大世界经过“十四五”的持续推进,已经成为剧场、演艺空间全国密度最高,名家名团名剧首演首秀最频繁,演出场次、观演人群最集聚的剧场群。在黄浦区已经汇聚各类活跃的演艺新空间超100个,是2020年的近三倍,以音乐剧市场为例,上海2024年音乐剧演出场次占全市总场次的近60%,演艺大世界音乐剧演出场次占全市85%,占全国市场的近50%,成为中国音乐剧的高地。

二是布局新赛道,挖掘新引擎。中国第一个密室、第一个演艺新空间、全国首个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30余处的元宇宙文旅项目,让黄浦成为文旅新业态的集聚地,我们成功打造了外滩国际电竞中心、INS新乐园、无畏竞技场等多个电竞综合场馆,引入全球顶尖电子音乐节品牌---Tomorrowland,在黄浦滨江世博园区打造集电竞、游戏、音乐等多元业态融合的“INS外滩游戏乐园”,为文商体旅展注入新活力。

三是处处是景,时时宜游。“十四五”期间重大实事项目黄浦文化中心于2025年2月全面对外开放,位于老城厢的上海文庙,也将通过提升改造于明年同大家见面。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有着466岁高龄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花园亮了,在这里,我也做一下宣推,欢迎大家来夜游豫园,一定会带给您别样的体验。黄浦的今天很美,黄浦的明天会更美,让我们大家一起发现更多体验更多。

基于金融业传统优势的基础,持续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快建设金融科技集聚区

Q 上海电视台:黄浦区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杲云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现在又在打造中央科创区。在打造中央科创区的过程中,是否也会利用好传统金融集聚资源的优势,实现金融和现代科创的双向奔赴?

A 杨国威:正如您所说,黄浦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十四五”期间,我们全力推进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区域金融服务业持续稳健发展。据统计,区内已集聚60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占全市超70%,在“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今年上半年,黄浦金融业增加值实现712.36亿元,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近六分之一,创造了历史新高。 基于金融业传统优势的基础,这几年我们持续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快建设金融科技集聚区。

首先,我们持续强化金融科技政策风向标。黄浦积极响应市政府决策部署,于2024年底在全市率先发布《黄浦区建设金融科技集聚区行动方案》,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每年拿出不少于5亿元的产业政策资金支持金融企业,对于行业领先、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主体,给予最高1亿元“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的支持。

其次,我们持续打造金融科技产业优生态。在黄浦滨江最具标识度和影响力的世博浦西片区,全力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形成科创、生活、服务融合的都市型科创引领区,以及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细分赛道的产业创新体系。我们积极打造“一带一区三核”金融科技生态社区,在外滩金融集聚带、中央科创区的引领下,推进“三核”布局:在外滩FTC(九江路69号)设立系统集成中心,在金外滩国际广场(黄浦首个金融科技特色产业楼宇)设立国际服务中心,在中央科创区的鼎博大厦设立创孵中心,我们强化一体式集成创新服务、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和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再次,我们持续优化金融科技发展新平台。黄浦已逐步树立起“金融中心在上海,金融科技看外滩”的国际品牌,外滩大会、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等一系列高能级金融科技全球盛会持续打造产业交流、合作、展示的优质平台。黄浦积极创造金融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契机,今年开始试点开展首届上海市工程系列金融科技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这是全市唯一的率先试点,将为金融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强劲动力。

我们着力深化环境、政策、生态、平台等综合优势,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类诉求,区内已集聚一批金融科技优质企业。今年6月,由市国资委发起的国内新一代集技术、数据、运营为一体的新型资管服务平台——上海国智技术有限公司落地黄浦,必将为黄浦金融科技集聚区建设注入澎湃动力。我们诚挚欢迎国内外的创新企业落户,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赋能”,擘画产业发展新蓝图,合力建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高地,全力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来源:上海黄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