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小苏毕业后回了老家 —— 大山里的苹果村,想帮村民把滞销的苹果卖出去。可她跑了十几户人家,村民们都不相信她:“你一个城里读书回来的娃,懂啥卖苹果?以前来的老板都把价压得低,你能行?”
大学生小苏毕业后回了老家 —— 大山里的苹果村,想帮村民把滞销的苹果卖出去。可她跑了十几户人家,村民们都不相信她:“你一个城里读书回来的娃,懂啥卖苹果?以前来的老板都把价压得低,你能行?”
村民里的老郑最有顾虑,他家种了十亩苹果,去年因为卖不出去,烂了一半,妻子还为此生了病。小苏找到老郑时,老郑直接摆摆手:“你别费劲了,我们农民就靠天吃饭,卖不出去就认了。”
小苏没放弃,她带着自己做的市场调研,又找了在城里做电商的同学帮忙,制定了 “卖果计划”:先给苹果分级包装,好的苹果做礼盒,次一点的做苹果干,再通过直播带货卖出去。她再次找到老郑:“郑叔,我不要您一分钱,先帮您卖十箱试试,卖出去的钱全给您,卖不出去我自己赔。”
老郑半信半疑地答应了。小苏带着同学在老郑的果园里直播,同学负责控场、讲解,小苏负责介绍苹果的品种、口感,老郑则在一旁帮着摘苹果、装箱。没想到,直播两小时,十箱苹果就卖光了。老郑拿着卖苹果的钱,手都在抖:“没想到真能卖出去!”
有了老郑的例子,其他村民也慢慢相信小苏了。小苏给村民们培训直播技巧,教他们怎么拍果园的视频、怎么跟客户聊天;村民们则教小苏怎么辨别苹果的好坏、怎么保存苹果更久。老郑还组织了几个年轻的村民,成立了 “打包队”,负责把苹果分拣、包装好,再送到山下的物流点。
过程中也遇到了难题:第一次发快递,有几箱苹果在路上磕坏了,客户要退款。小苏急得哭了,老郑拍着她的肩膀说:“别哭,咱农民不怕犯错,下次在箱子里多垫点泡沫,再跟物流说说,肯定能好。” 村民们也凑钱帮小苏赔偿了客户,还一起想办法改进包装。
后来,苹果村的苹果越来越有名,不仅通过直播卖,还跟城里的超市签了供货合同。村民们的收入翻了一倍,老郑还盖了新的储藏室,用来存放苹果。小苏也在村里开了个小办公室,帮村民们处理订单、对接资源。
有次小苏跟老郑聊天,老郑说:“以前觉得你们读书人跟我们不是一路人,现在才知道,你想帮我们卖苹果,我们想把苹果卖好,目标一样,就能拧成一股绳。” 小苏笑着说:“郑叔,是你们给了我底气,没有你们种出好苹果,没有你们帮我打包、送货,我一个人啥也干不成。”
大山里的苹果熟了一茬又一茬,小苏和村民们的 “卖果计划” 还在继续。他们知道,只要小资肯放下 “架子”、底层肯拿出 “信任”,为了共同的目标紧紧团结在一起,大山里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来源:江南梦笔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