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普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0 15:52 4

摘要:据科技部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科普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形成了以专职人员为核心、兼职人员为补充、志愿者为后备的人才蓄水池。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共计215.63万人,其中科普专职人员29.32万人,科普兼职人员186.31万人。

据科技部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科普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形成了以专职人员为核心、兼职人员为补充、志愿者为后备的人才蓄水池。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共计215.63万人,其中科普专职人员29.32万人,科普兼职人员186.31万人。

在科普生态环境日益完善,科普人员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科普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科普从业者也越来越意识到科普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情,做好科普工作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指导,也需要培养专门的科普人才。新修订的《科普法》第四十一条就规定,“国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科普专业人才。”

不可否认的是,当然的绝大多数科普人员都是“自学成才”的,因为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科普至少在高校还没有成为一个专业,虽然有些高校设置了科学传播方向,以及自2012年起几所高校开展了培养科普硕士试点工作,但总体上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与此同时,各高校也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当然有利于科普人员的多元化,但至少也表明在培养科普人员的模式上还没有达成必要的共识。

当然,从科普本身来说,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业界基本上认同科普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有专业的人来做,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专业的人从何而来?

如果说科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就需要用科学研究的路径来对待科普,同时也需要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科普。如果深入讨论的话,那就是我们需要做好一阶与二阶的有机结合,也就是面向公众的一阶科学传播工作以及科学传播的二阶理论研究,这里的一阶和二阶借用于之前一些学者的观点和看法。如果说一阶是直接面向具体目标对象的科普实践,那么二阶就应该是对科普一些“元问题”的研究,比如什么是科普,为什么要做科普,如何做好科普等等。

而如果从科普人员培养的视角来说,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基于一阶的二阶研究以及二阶指导下的一阶实践。首先来说,科普的实践性很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科学的传播与扩散,也就是只有去做才能让一切变得可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尾;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这其实是一种一阶的实践;但同时,如何在科普实践中实现最有效果,如何做好科普,这里面涉及的一些方式、方法、技巧等问题就是基于一阶的二阶理论研究。

只不过现实情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理论的研究往往滞后于实践的拓展。一方面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成果必然需要对实践进行大量的观察、总结,而这些成果从发表到被应用也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有些成果是纯理论的探讨,距离指导具体的实践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

通过考察近年来科普领域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基于科普实践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这也呼吁我们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实践中的指导,从而提高科普实践的质量,实现一阶与二阶的有机结合。

说回到科普人员培养的话题,如果《科普法》中有关“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的条款能够得到落实,那么科普理论与科普实践都应该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科普实践的理解,以及提升在一阶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二阶研究的学术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科普实践来深入地运用相应的理论成果,实现二阶理论指导下的一阶实践。

也许依然有科普从业者会认为科普不存在所谓的理论,或者说至少不存在对所有人都适用的方法,实际上这依然是一种偏见,甚至是傲慢,虽然一些科普从业者确实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也自认为没有什么理论的指导,但是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果详细考察他们的实践历程,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那些他们用到而不自知的点子、想法和理念,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理论存在的影子,当然这些需要科普研究人员去发掘,而这就是基于一阶实践的二阶理论研究;而从研究的视角来说,更需要将这些理论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实现二阶理论研究指导下的一阶实践。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