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2年春天,孙中山跟手下人在湖北武昌山顶说过一段话,说要是把首都放武汉就能让国家强起来。那时候全国都在闹革命,没人觉得这话有多稀奇。可一百年后翻出这段史料,顺着地图找过去,发现老爷子当年挑的三个地方还真成了国家发展的关键棋子。
1912年春天,孙中山跟手下人在湖北武昌山顶说过一段话,说要是把首都放武汉就能让国家强起来。那时候全国都在闹革命,没人觉得这话有多稀奇。可一百年后翻出这段史料,顺着地图找过去,发现老爷子当年挑的三个地方还真成了国家发展的关键棋子。
武汉现在高铁四通八达,去北京上海都只要半天。当年他看中这儿是因为水路和铁路方便,汉阳有造枪造炮的兵工厂,汉口码头比上海还热闹。其实那时候火车要跑好几天,但孙中山算的是长远账,觉得工业基地放在武汉能带动全国经济。
西安现在搞一带一路,往西北方向拉出去的中欧班列每周都有好几趟。孙中山当时说这儿像天平支点,往兰州天山调兵方便,现在看更像是个枢纽。古代宫殿遗址周边建起了科技园区,外国人来了都说这儿把历史和现代融合得不错。
最让人意外的是新疆伊犁。以前这里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现在成了中哈边境的自贸区。孙中山说伊犁坐拥亚洲十字路口,控制商道有利贸易,现在从这儿出发的货运班列直通欧洲,当地煤矿金矿开采规模全国排前几名。
这三个地方当年被选中的原因现在都找到了对应。武汉的工业基础让这里成为汽车制造重镇,西安航天基地用的火箭燃料大部分来自伊犁的油田。有意思的是,孙中山预言迁都后可以平衡南北资源,现在通过西气东输和中欧班列,东西物资调配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历史学家考证过孙中山当时的考察记录,他在武汉住了半个月,每天骑马巡查江岸码头。那时候汉阳铁厂的工人能拿到双倍工资,吸引了周边省份很多人来就业。西安调研时他特意绕到城郊的农田,问庄稼收成够不够支持驻军,现在西安周边农业区供应着整个西北的粮食需求。
伊犁考察那会儿全是土路,孙中山让随行人员画了张地形图,指着说这里能建水电站。现在伊犁河谷的光伏电站规模全球最大,发电量能满足三个中等城市的日常需求。他当时担心外敌入侵,没想到现在这里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屏障。
铁路部门统计过线路走向,从西安到兰州的高铁设计时速比其他线都快,符合当年孙中山快速调动兵力的设想。武汉港年吞吐量连续十年全国第三,江面上货轮密度比肩上海。伊犁口岸通关效率在西部地区排第一,很多中亚商品都从这儿进入国内市场。
这些预言变成现实的过程其实挺曲折。武汉在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西安搞科技创新起步也不早,伊犁直到一带一路提出后才迎来发展机遇。但选点的合理性现在看来非常超前,三个城市各自发挥优势,构成了国家整体发展的三角支撑。
孙中山的日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这三个地名。历史系学生研究发现,他当时参考了汉唐时期的行政中心布局。有趣的是现在三个城市分管的领域正好对应古代职能:武汉像唐朝的江都,西安类似长安,伊犁则像安西都护府。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这三个地区GDP总和占全国7%以上,带动周边省份经济增速平均高出全国水平1.5个百分点。交通部规划里,未来五年重点扩能的物流通道全部经过这三个节点城市。
现在这些预言早就写进历史书里了,但每次看地图就想起老爷子当年站在蛇山上说的话,原来真有那么一天。
来源:与史書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