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明:现代建筑千篇一律,只有古建筑/古文化是城市独有的旗帜。本文是根据现有大数据分析,围绕古城来进行重点历史梳理,从古城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城市历史,提高对古城遗址以及古城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因个人阅历有限,文中对于个别关键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另外,不习惯看长文的,只
说明:现代建筑千篇一律,只有古建筑/古文化是城市独有的旗帜。本文是根据现有大数据分析,围绕古城来进行重点历史梳理,从古城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城市历史,提高对古城遗址以及古城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因个人阅历有限,文中对于个别关键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另外,不习惯看长文的,只想简单了解过程的,可以直接听简化后的视频版本。
视频汇总在作者的视频合集:广东省古城史系列
在讲述南雄的历史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有哪些重要古老建筑或遗址留存至今。
梅鋗城:现称中站城,位于广东南雄市梅岭中站村,是秦末越人梅鋗所筑的古城堡,但目前已大部分损毁,仅存部分遗迹。
三影塔(延祥寺塔):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建,因塔影奇观得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雄这座古城,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称。
在古代,南雄被赞誉为“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意即它坐落在五岭山脉的最北端,是长江和珠江流域之间的交通枢纽。这里的“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更是强调了其连接中原与岭南的战略位置,使得南雄在历史上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先秦至唐代:建制起源与早期发展
南雄这片土地,在春秋战国时代属于百越之地,后来被楚国纳入版图。
秦朝时划归南海郡管辖,汉代则隶属于豫章郡的南野县。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筑横浦关于大庾岭上。秦末天下大乱,赵佗檄告横浦诸关,绝道聚兵守。梅鋗则募兵北上投靠同为越人的番县县令吴芮。因伐秦有功,被项羽封为台侯(十万户侯),“食台以南诸邑”。但当时台岭以南地区已为南越王赵佗所据。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汉军兵分四路进兵南越国。其中楼船将军杨仆率领水军五万,出豫章(九江),度梅岭,平定南越。
到了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从南野县中划分出一部分成立了始兴县,这为南雄地区的行政管理奠定了基础。此时,南雄作为连接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之一,逐渐成为了文化和技术传播的桥梁。
唐光宅元年(684年),朝廷决定从始兴县分出一部分区域设立了浈昌县,因境内有浈水和昌水两条河流而得名,标志着南雄作为一个独立行政区划的开始。
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向朝廷提议并督办开通了梅关古道(即现在的大庾岭新路),这条道路不仅连接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原与岭南之间的商贸往来及人口迁移,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注:这段历史延伸的风俗——
珠玑巷"端午大过年":梅关古道的活地图,梅关古道开通后中原移民涌入。游茅船:梅关古道通了千年,但南雄没有大江大河!老辈人想划龙舟咋办?用茅草扎船在街上游!这操作从南宋传到现在800多年,家家户户往船上插香火,比过年还热闹。
扛太子菩萨:古巷中门楼供着南朝太子萧统像,端午要抬着巡街。为啥?当年太子为治瘟疫累死在南雄,老百姓感动得给他封神,现在巡游时客家阿婆还会唱:“太子菩萨显灵咯,五毒不侵保平安!”
龙船歌:别人在水里划船,南雄人在旱地唱船歌!一嗓子能喊出三个朝代,调子里有中原祭屈原的悲壮,又有岭南山歌的俏皮,听得人鸡皮疙瘩直冒。
五代至宋元:行政升级与交通枢纽地位
五代至宋元时期,南雄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交通枢纽地位也日益凸显。
南汉乾亨四年(公元920年),浈昌县升格为雄州,州治初设溪塘村,后迁至浈昌县城。因其在军事和交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雄州得名“雄”,凸显了其刚强与重要的价值。
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雄州改称南雄州,辖保昌县(原浈昌县)、始兴县,形成了“枕楚跨粤,南北咽喉”的格局。
天圣元年(1023年),为避仁宗赵祯讳,改浈昌为保昌。
皇祐四年(1052年),南雄知州肖勃筑斗城环绕州治,设三门,东门春熙、西门凌江(武定门),南门政平(正南门)。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南雄州升格为南雄路,隶属广东道。梅关古道上的商旅络绎不绝,带动了南雄城镇的繁荣。
明清至民国:经济鼎盛与近代转型
明清时期,南雄的商贸达到了鼎盛阶段。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南雄路设南雄府。
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降为直隶南雄州。凭借梅关古道这一黄金通道,南雄成为了商贸重镇,被誉为“小扬州”。江西、福建等地的商贾纷至沓来,四大会馆汇聚于此,商贸活动辐射全国。这一时期,南雄不仅经济繁荣,文化也极为昌盛。北宋始建的三影塔成为了南雄的地标性建筑,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登临赋诗。
这段历史延伸的风俗——腊味与辣菜:古道商贸的“舌尖记忆”,明清“小扬州”时期,江西、福建商贾带来腌制与嗜辣习俗,代表美食:无辣不欢:家家自制蒜蓉辣椒酱,梅岭鹅王、水口鱼王等招牌菜辣到“广东人流泪,江西人喊爽”。冬至晒腊:屋檐挂满腊鸭、腊肠,老辈人说:“腊味晒得越干,来年生意越旺!
1912年废州设南雄县,隶属广东省。虽然经历了战乱与动荡,但南雄人民依然依托古道发展农贸,维系着粤赣边区的经济纽带。
1951年拆除城墙东、北、西三面,城砖用于修建人民电影院、人民礼堂等公共建筑,仅保留南面临水城墙及码头,供水上运输和防洪。
新中国成立后,南雄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革。1958年与始兴县短暂合并,1960年恢复建制。1996年撤县设县级南雄市,由韶关市代管。
简单概括——南雄古城是“活的历史档案”:姓氏节藏着中原移民的族谱密码,香火龙烧出明清商帮的豪气,三影塔下回荡着宋代文人的诗韵。到南雄,别光逛梅关古道——去乌迳镇抢一炷龙香,到珠玑巷吃块辣哭的酿豆腐,这才是真正的“穿越千年”!
来源:俞易国学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