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的班徽融合了信仰火炬与红、绿、蓝三色丝带,红色承载革命血脉,绿色维系生态初心,蓝色代表新闻人使命,寓意要让井冈山精神传播到更广阔天地。”8月中旬,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湾改编”情景教学课上,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数字出版专业学生杨嘉颖
“我们的班徽融合了信仰火炬与红、绿、蓝三色丝带,红色承载革命血脉,绿色维系生态初心,蓝色代表新闻人使命,寓意要让井冈山精神传播到更广阔天地。”8月中旬,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湾改编”情景教学课上,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数字出版专业学生杨嘉颖介绍团队设计的班徽时,话语里满是笃定。
“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自2013年启动,已举办12届,构建起多维度实践体系,吸引众多高校参与。今年,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青锋团从600多支、9000余人报名团队中脱颖而出,9名师生带着“探寻红色根脉、记录绿色发展、传播时代声音”的使命奔赴井冈山。
红色铸魂 读懂信仰力量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新闻学专业学生陈海伦敬献花圈时声音哽咽;英烈名录墙前,教科书里“革命先烈”的抽象概念,化为一个个鲜活生命,震撼着青年学子的心灵;茅坪八角楼里,仅容一根灯芯的油灯静静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生龚娜用相机定格瞬间,领悟到“实事求是闯新路”是先辈在黑暗中寻出路的勇气;黄洋界哨口,数字出版专业学生陈星茹在微博写道:“作为新传人,我们记录时代,更要带着 ‘扎根实际’的初心,让每一篇报道都有筋骨、有温度。”
这抹红,是井冈山的灵魂,让师生找到以红色铸魂、让理想信念扎根的精神坐标。
绿色赋能 延续发展初心
循着红军小道,师生不仅体验了行军之艰,更惊叹于井冈山的绿。曾经的战场如今已是林海苍翠,森林覆盖率达86%,生态和谐乐章取代了历史枪鸣。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王明硕感慨:“老区人民用坚守换来绿水青山,这是对理想的接续。”
在茅坪镇神山村,“红色+绿色”发展模式成效显著,村民依托红色资源开民宿、卖生态茶,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一名老党员指着村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语说:“守好绿,就是守好红色江山的未来,就是守好老百姓的好日子。”
这抹绿,是井冈山的生机,师生从中读懂了绿色发展是对“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践行。
蓝色担当 传承井冈星火
凌晨2时,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A433宿舍里,键盘声和剪辑软件的提示音依然此起彼伏。“这里是我们的‘井冈星火传播室’。”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王颂杰笑着道出了新传学子 “蓝色使命”的日常。他们不仅是井冈山精神的学习者,更是红色故事、绿色发展的传播者。
白天,新传学子用相机记录八角楼灯芯、黄洋界云海;夜晚,将素材转化为作品。短短几天,他们创作了6篇融合新闻作品和31篇微博作品,并在多平台发布,引发大学生网友热议。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唐俪妍在视频中特意加入八角楼灯芯与现代教室灯光交叠的细节,旨在告诉同龄人,先辈“微光”从未熄灭,它变成了照亮当代人前行的光,变成了井冈山的绿色希望。“实践是起点,我们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传红色星火、护绿色家园、讲中国故事。”学生蒲丽宇说。
这抹蓝,是新传学子的使命,他们用专业搭建“井冈山与时代”的桥梁。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在井冈山是时代发展的底色。红是精神根脉,绿是发展答卷,蓝是传播担当。在为期9天的实践中,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子以红色铸魂,以绿色赋能,以蓝色传声,绘就井冈山时代画卷,奏响时代强音。(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刘嵘)
来源:山西青年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