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我院参赛团队以卓越表现刷新历史战绩。 本届赛事汇聚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365家参赛单位,共计3097支队伍、15454名选手同台竞技。我院智能舰船俱乐部参赛团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斩
近日,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我院参赛团队以卓越表现刷新历史战绩。 本届赛事汇聚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365家参赛单位,共计3097支队伍、15454名选手同台竞技。我院智能舰船俱乐部参赛团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斩获全国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创造我院参赛以来最好成绩。此前在环渤海区域赛中,团队已斩获辽宁省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及三等奖20项,为全国赛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最高规格赛事,该竞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指导,中国船舶集团、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始终秉持"崇尚科学、实践求知、锐意创新、面向海洋、服务国防"的宗旨,已成为覆盖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权威赛事平台。
创新实践展锋芒 多维突破显实力
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赛道中,参赛团队以福建舰、长江荣耀号为蓝本,通过深度解析原型船图纸资料,精准还原船体线型、上层建筑布局及舾装细节。团队采用军工级喷涂工艺打造的模型作品,以静态与动态场景双呈现模式斩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更具突破性的是中式古帆船竞速赛道,我院学子以自主研发罗盘导航系统为核心,创新采用双校准技术打造智能帆船模型。该作品通过光电门信号智能校准舵角,在规定航线中成功穿越3个信号门,成为该赛项唯一特等奖获得者。
首次亮相全国赛场的船模竞速团队实现历史性突破。团队首创3D打印与手工切割ABS板材双轨制工艺,自主研发改良型动力系统,通过重心优化与舵效响应调试,在限定规则下实现速度与操控性的完美平衡,摘得二等奖桂冠。
教研薪火传 逐梦正当时
参赛学员余越:
本次比赛赛程密集、任务艰巨,团队成员在课业与训练的双重压力下挤出碎片时间备赛,多少个夜晚伴着星月赶工,在实验室灯光下反复打磨细节,赛场之上,与各院校选手的交流如思想盛宴,让我对航行器设计及海洋知识的认知愈发深刻,科研创新的火苗也越烧越旺,而这份成绩,正是团队拧成一股绳的坚持换来的,感谢每一个并肩的身影,让这段披星戴月的旅程终得沉甸甸的回响。
参赛学员吕志贤:
这一次比赛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比赛,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攻克难题的专注、团队合作的配合、面对失败的勇气。在整个过程中,团结、努力是给我的第一感觉,和其他院校的碰撞更让我感到了年轻与活力,大家都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我很庆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在学到各种海洋以及航行器知识的同时,感受到青春的样子。感谢我的团队,我们的付出值得这样的回报。
参赛学员董骥:
作为首次参加比赛的学员,我和团队成员经历了从茫然到摸索、再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方案设计时我们屡屡碰壁,性能优化也常让我们陷入瓶颈,但正是团队成员间毫无保留的分享、一次次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和集体智慧的力量。我由衷地感谢教员和队干的支持帮助,以及团队间同志们的不断奋斗,是大家的包容、互助和不懈奋斗,才共同铸就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
为期三天的赛事交流中,舰院学子不仅收获了专业领域的进步,更展现了新时代军校学员的青春风采。智能舰船俱乐部将继续秉持"创新不问出身,奋斗自成芳华"的理念,在强军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