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欧洲心律学会(EHRA)制定的心动过速(Tachycardia)诊疗算法,用于指导临床快速识别和处理心动过速患者。
2021年欧洲心律学会(EHRA)制定的心动过速(Tachycardia)诊疗算法,用于指导临床快速识别和处理心动过速患者。
核心逻辑是先分稳定/不稳定,再细化心电图(QRS宽窄、节律规整性),以下拆解关键步骤:
01 第一步:初始评估(ABCDE原则)。
对所有心动过速患者,首先用ABCDE流程快速评估:
- Airway(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梗阻风险
- Breathing(呼吸):呼吸频率、氧合(SpO₂<94%需给氧)
- Circulation(循环):血压、脉搏等循环指标
- Disability(意识):患者意识水平,是否清醒、嗜睡或昏迷
- Exposure(暴露):排查诱因(如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等) 。
同时基础操作:开放静脉通路(IV access)、持续监护ECG(心电图)、BP(血压)、SpO₂(血氧),并记录12导联ECG(明确心律类型)。
02
第二步:识别“危及生命特征”,区分不稳定 vs 稳定。
核心判断:患者是否有4类“危及生命表现”(出现即属“不稳定”):
1.Shock(休克):血压显著降低(如收缩压<90mmHg)、组织灌注不足(肢端湿冷、少尿等)
2. Syncope(晕厥):突发意识丧失
3. Myocardial ischaemia(心肌缺血):胸痛、心电图ST段动态改变等
4. Severe heart failure(严重心衰):急性肺水肿(端坐呼吸、粉红色泡沫痰)、心源性休克
若“不稳定”(存在上述表现):直接启动同步电复律(Synchronised shock),最多可尝试3次;若患者清醒,电复律前需镇静/麻醉(Sedation/anaesthesia)。复律后可辅助用药(如胺碘酮、普鲁卡因胺),若首次电复律失败,重复电复律+调整用药。
若“稳定”:进入下一步,细化心电图特征(QRS宽窄、节律是否规整)进一步处理。
03
第三步:稳定患者,按QRS宽度(窄/宽)+节律(规整/不规整),分层处理。
心电图核心区分点:QRS波宽度(窄QRS:<0.12秒;宽QRS:≥0.12秒) +节律是否规整(Regular/Irregular),对应不同心律失常类型(如室上速、房颤、室速等)。
分支1:窄QRS波心动过速(QRS<0.12秒) 再细分“节律规整” vs “不规整”:
(1)窄QRS + 节律规整:
优先尝试迷走神经刺激(Vagal manoeuvres)(如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
Valsalva动作: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气并用力做呼气动作(如同用力排便),保持10-15秒。这是最常用且安全的方法。
颈动脉窦按摩:让患者平躺,头略后仰并转向一侧。医生在颈部一侧的颈动脉分叉处(大约在喉结水平)进行轻柔的按压和按摩,每次只按一侧,持续时间不超过5-10秒。必须在心电监护下进行,且需听诊无颈动脉血管杂音(避免斑块脱落导致中风)。
若无效→ 用腺苷(Adenosine)(无预激时):6mg快速静推,无效则递增至12mg、18mg;用药中需持续监护ECG。
原理:腺苷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核苷酸,它能短暂、强效地阻断房室结的传导。对于房室结依赖性的心动过速,阻断房室结就如同拆掉了折返环路中关键的一节铁轨,能使心动过速立即终止。
用法:
“快速静推”:必须从大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快速推注,并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以确保药物能快速到达心脏起效。
剂量递增:从6mg开始,如果1-2分钟后无效,可给予12mg,再无效可再给18mg(或0.25mg/kg)。之所以递增,是因为腺苷副作用较大,需用最小有效剂量。
重要警告 - “无预激时”:
预激(WPW综合征)是指心脏存在一条额外的电传导通路(旁路)。
如果心动过速是房颤合并预激,使用腺苷是禁忌的。因为腺苷阻断房室结后,心房的快速电冲动可能会全部通过旁路下传心室,导致心室率极快,可能恶化为室颤,危及生命。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通过心电图尽可能排除预激的可能。
副作用:非常常见但短暂(通常持续
若腺苷仍无效→ 换用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
原理:如果腺苷无效,说明可能需要更强或作用更持久的药物来控制心率。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属于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同样可以抑制房室结传导,减慢心室率。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弱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从而抑制房室结传导。
目的:此步骤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心室率,试图将过快的心率降下来,可能无法立即转复心律,但可以稳定病情。
若仍失败→ 同步电复律(最多3次)。
(2)窄QRS + 节律不规整: 高度怀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处理原则:
- 控制心室率: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地尔硫卓;若合并心衰,可考虑地高辛或胺碘酮。
- 抗凝:若房颤持续>48小时,需评估卒中风险,启动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
分支2:宽QRS波心动过速(QRS≥0.12秒),同样细分“节律规整” vs “不规整”:
(1)宽QRS + 节律不规整:需警惕预激合并房颤(AF with bundle branch block),处理:
- 避免使用房室结阻滞剂(如腺苷、地高辛),首选镁剂(Magnesium)(若为尖端扭转型室速)或胺碘酮;
- 若血流动力学恶化,直接电复律。
(2)宽QRS + 节律规整: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上速伴差传,
处理:
- 先尝试腺苷(排除室上速);若无效→ 用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或胺碘酮(Amiodarone);
- 若药物无效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同步电复律(最多3次)。
04 总结:算法核心逻辑:算法核心逻辑
1. 快速分层:以“是否危及生命(不稳定/稳定)”为第一判断,简化决策流程。
2. 心电图导向:通过QRS宽窄、节律规整性,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如窄QRS多为室上速,宽QRS需警惕室速)。
3. 安全优先:不稳定患者直接电复律;稳定患者先尝试无创/药物治疗,避免过度干预。
临床中需结合患者具体病史、体征灵活调整,但该算法为急诊处理提供了清晰的“分步指南”,减少漏诊、缩短抢救时间,尤其适合急诊、心内科快速决策。
来源:新青年麻醉论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