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湖南一位盆景爱好者小谭在花市上眼相中一棵根艺文人老鸦柿。这棵老鸦柿是熟桩,枝干遒劲,自带文人盆景的清雅劲儿,于是把它买回家。摘要:起初他以为 是“醒得慢”,可等了近一个月,顶枝依旧光秃秃的,摸起来还发脆。仔细检查才发现,图上做标记的红线以上枝干全枯死了。那一刻他满是后悔 —— 若当初没轻看熟桩,给它做高培土保湿,顶枝或许就不会因缺水缺养分枯掉。看着灵动的文人桩变 “断头桩”,小谭好一阵子
转年春天,本是老鸦柿抽芽长叶的时节,可这棵的顶枝迟迟没动静。
起初他以为 是“醒得慢”,可等了近一个月,顶枝依旧光秃秃的,摸起来还发脆。仔细检查才发现,图上做标记的红线以上枝干全枯死了。那一刻他满是后悔 —— 若当初没轻看熟桩,给它做高培土保湿,顶枝或许就不会因缺水缺养分枯掉。看着灵动的文人桩变 “断头桩”,小谭好一阵子没心情打理。
往往绝望中有惊喜,大概半个月后,这将近枯死主杆下部冒了几个嫩绿新芽。
就是那点点绿色像点亮的希望,小谭赶紧调整养护:每天保证充足散射光,浇水见干见湿,偶尔给点稀释薄肥。新芽长得快,没几个月就抽出细枝,树是活了,可之前设想的 “龙造型” 全乱了,我没了兴致,索性任由它自由生长,想着 “活下来就好,造型的事以后再说”。
转眼到冬天,老鸦柿落叶后,光秃秃的枝干露出原本形态。某天整理阳台盆景,小谭无意间瞥见它 —— 没了叶子遮挡,枯瘦的主干加几条长短不一的枝条,怎么看都像一把竖琴!
凑近端详:主干微弯如琴弓,从下部冒出的长枝,不正好是琴的弦吗?“这废桩或许能改竖琴造型!” 念头一出,小谭立马来了精神,之前的懊悔失落全没了,满脑子都是怎么把想法落地。
说干就干,上谭找来火焰喷枪,给枯朽树干做碳化处理 —— 既能防腐耐用,又能让纹理更有质感,像老琴的木质琴身。喷枪火候要控好,不能太猛,得顺着树干纹路慢慢烤,直到表面呈深浅适中的焦糖色,摸起来有粗糙颗粒感才停。
接下来钻孔更要小心。先在纸上画好竖琴琴弦位置,对照图纸在树干做标记,再用小口径电钻慢钻 —— 孔不能太大,不然枝条穿过去会松;也不能太靠里,免得钻透树干影响稳定。
钻好孔,把长得较直的长枝小心穿进去,遇到稍弯的枝条,就用细铝线轻轻缠绕固定,力度要拿捏准,既要让枝条直立,又不勒伤皮层。
起初先固定三条长枝,另外两条短枝太细,得再养一个生长季,等木质化程度高些再处理。在养护阶段,调整枝条角度,固定造型。
又过了一个生长季,两条短枝长到合适粗细,小谭按之前的方法,把它们也穿进对应孔洞固定好。这下 5 根 “琴弦” 全到位了。
接着处理 “琴弦” 末端 —— 等枝条从孔洞伸出,长得差不多 “斟满” 孔洞周围空间时,用园艺剪斜着剪掉多余部分,这样既美观,又能减少伤口感染风险。
剪完后,竖琴大致模样就出来了。之后的日子,我主要培养 “琴弦” 上的小枝条 —— 从主枝冒的侧芽,选择性保留,让它们长成小巧短枝,这些短枝就像竖琴琴弦间跳动的音符。
随着时间推移,“音符” 越来越密,还悄悄冒出第六条 “琴弦”,但我没把它做完整,留了稍短的长度,像根 “断线”,反而多了份灵动韵味。
又等了一个冬天,老鸦柿落叶后,竖琴造型基本完成:弯曲的主干是琴弓,五条完整枝条加一条短枝是琴弦,精心保留的小侧枝,配上秋天结的小巧果实,红的、黄的果子挂在 “琴弦” 间,活脱脱是跳动的音符。
为了整个作品更有意境,小谭特意给它换了个合适的 “琴柱”—— 选了浅口紫砂盆,盆沿简洁、颜色偏深,正好衬托树干的碳化质感和果实的鲜亮。
有时阳光好的下午,小谭会坐在阳台边,轻轻拨弄 “琴弦” 枝条,想象着能弹出《黯然销魂曲》,虽听不到真琴声,但看着这盆亲手改造的老鸦柿竖琴,满是成就感。
如今朋友去他家看盆景,都会被这棵竖琴老鸦柿吸引,听完它从枯桩到竖琴的故事,都感叹 “原来失误里也藏着惊喜”。
其实养花弄盆景就是这样,偶尔出错别着急放弃,多等等、多看看,或许就能找到新可能 —— 就像这棵老鸦柿,差点因我大意枯死,最终却成了阳台盆景里最特别的 “心头宝”。
盆景制作技巧 · 目录
上一篇高压繁殖小盆景,成活率高,操作简单,一盆变多盆,成型时间缩短两年!
来源:盆景爱好者一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