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她因为右膝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右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后,她重新回到热闹的广场舞队伍中,还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每当夜幕降临,李大妈都会和老姐妹们一起在广场上翩翩起舞,享受着健康和快乐带来的满足感。
66岁的安徽李大妈(化名)最近很烦心。
2019年,她因为右膝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右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后,她重新回到热闹的广场舞队伍中,还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每当夜幕降临,李大妈都会和老姐妹们一起在广场上翩翩起舞,享受着健康和快乐带来的满足感。
然而,好景不长。术后5年,李大妈的右膝关节开始隐隐作痛,最近变得更加严重,每次跳舞或者走路快点时,膝盖就像被针扎一样难受,腿伸直的时候就感觉膝盖卡住了。儿子在网上了解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尤为擅长关节疾病的外科诊治,于是带着母亲前来就诊。
膝关节置换后,腿部出现“炸弹”
浙大一院骨科副主任谢杰教授在专家门诊仔细观察李大妈CT片中的假体与骨界面的细节,并通过血液检查排除了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初步判断李大妈出现了假体无菌松动。
膝关节置换手术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终极治疗方案,技术已非常成熟。它能有效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以及增强膝关节稳定性。但是,这里面藏着 “隐形炸弹” —— 这颗 “炸弹” 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假体与周围骨组织之间的结合出现问题。就像给炸弹安装了不同的 “引信”。
其中,假体磨损产生的微小颗粒是个 “大麻烦”。这些颗粒会刺激周围的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就像在炸弹周围点燃了 “小火苗”。
另外,手术时如果假体安装的位置不理想,或者患者术后活动量过大,也会加速松动的过程。
膝关节置换后需要翻修、出现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情况并不少见。统计发现,数百万例初次关节置换手术中,10年后的关节翻修率约为4-6%;每百万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15年内的关节翻修率约为10%。
“第二刀”手术能避免吗
治疗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难度可不小,这类手术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在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下,重新固定假体或者更换假体。检查发现,李大妈的膝关节存在瘢痕增生,髌骨低位且活动受限,关节显露困难,手术难度较高。
谢杰教授首先通过X光和CT扫描仔细检查了李大妈的膝关节,了解骨缺损的范围和程度,制定了详细的术前计划。在手术过程中,谢杰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操作,先小心地取出了原来松动的膝关节假体。接着,他像清理顽固污渍一样,彻底清理了关节内的瘢痕组织,还对膝关节周围的组织进行了充分的松解,以保障关节能有灵活活动的空间。
最后,谢杰教授顺利植入了翻修后的假体。术后,李大妈又能像以前一样活动自如,快乐地跳起广场舞了。
“病人置换的关节松动了,如果不及时来医院就诊,还继续活动,就会导致关节骨头磨损。磨损以后掉下来的颗粒造成颗粒病,腐蚀到周围的关节,出现骨缺损,缺损越大、关节翻修的难度越大。”浙大一院骨科主任胡懿郃教授提醒,已经植入关节假体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给关节做“体检”,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日常要避免过度活动和外伤,防止假体受到不必要的损伤。还要注意关节的保暖,降温时增加衣物,给关节穿上 “小棉袄”,避免寒冷刺激引发不适。
科技创新带来新“膝”望
除了医疗战线,浙大一院骨科专家团队在科研战场上也致力于从根源攻克假体无菌性松动这个难题。
近日,骨科胡懿郃、谢杰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发表了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假体磨损产生的颗粒会引发巨噬细胞的 “自杀性爆炸” —— 焦亡。
这个过程就像细胞内部的 “炸弹” 被引爆,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周围组织的损伤。为了精准地抑制这种 “自杀性爆炸”,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的 “拆弹武器” —— 融合细胞外囊泡(fEV)。
fEV 是利用了细胞外囊泡的融合技术,由 M2 巨噬细胞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携手合作” 制成的。M2 巨噬细胞就像 “和平使者”,能够分泌抗炎因子,缓解炎症反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则像 “修复大师”,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fEV,具备了两种细胞的优点。
能够精准地找到那些即将发生 “自杀性爆炸” 的巨噬细胞,同时还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能够在体内 “潜行”,避免被免疫系统误伤。当 fEV 到达目标后,会释放出抗炎因子和修复因子,一方面抑制炎症反应,另一方面促进组织修复。如果成功应用于临床,将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为众多像李大妈这样遭受假体无菌性松动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好关节?
专家建议,首先要注意控制体重,给关节减轻 “负担”;其次,运动要适度,选择对关节友好的运动方式,比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和剧烈运动,适当给关节 “休息时间”。
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前期症状,特别是当疼痛在休息后不能缓解,或者关节出现变形时,是关节发出了 “求救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Liu, Qimeng; Ma, Tianliang; Zhang, Zheyu; Nan, Jiangyu; Liu, Guanzhi; Yang, Yute; Hu, Yihe; Xie, Jie. Fus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M2 macrophages an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argeted regulation of macrophage pyroptosis in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2024, 13(12): e70028. DOI: 10.1002/jev2.70028.
[2] Safiri S, Kolahi AA, Smith E,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osteoarthritis 1990 - 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Ann Rheum Dis, 2020, 79(6): 819 - 828.
[3] Li Y, Xie W, Xiao W, Dou D. Progress in osteoarthritis research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one Res, 2022, 10(1): 41.
[4] Liang F, Zhao C, Zheng Y, Zhong D, Zhou M. Microalgae - Based Dual Drug Delivery System with Enhanced Articular Cavity Retention for Osteoarthritis Treatment.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4.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1055.
[5] Poulsen E, Concalves CH, Bricca A, et al. Knee osteoarthritis risk is increased 4 - 6 fold after knee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 analysis. Br J Sports Med, 2019, 53(23): 1454 - 1463. DOI: 10.1136/bjsports - 2018 - 100022.
[6]黄耀华.髋关节影像诊断学(第2版)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7] Y. Xie, Y. Peng, G. Fu, J. Jin, S. Wang, M. Li, Q. Zheng, F.J. Lyu, Z. Deng, Y. Ma, Nano wear particles and the periprosthetic microenvironment in aseptic loosening induced osteolysis following joint arthroplasty,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13 (2023) 1275086.
[8] S.B. Goodman, J. Gallo,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Mechanism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J Clin Med 8(12) (2019).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科研资讯来源:浙大一院图书馆
本文通讯员:马天亮、刘启蒙、周洁
本文专家
来源:浙大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