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Linux上跑Windows软件?别急着翻白眼,这次不是Wine那种半吊子兼容,也不是虚拟机里来回Alt+Tab的笨办法。”——GitHub热榜刚冒头的WinApps,一句话就把人勾住:它把Windows程序直接“投屏”到Linux桌面,图标、窗口、Alt
“在Linux上跑Windows软件?别急着翻白眼,这次不是Wine那种半吊子兼容,也不是虚拟机里来回Alt+Tab的笨办法。”——GitHub热榜刚冒头的WinApps,一句话就把人勾住:它把Windows程序直接“投屏”到Linux桌面,图标、窗口、Alt+Tab,连Ctrl+C/V都不带变味儿,像把隔壁家的电视搬到自己客厅,遥控器还是原来那只。
听起来像魔法,拆开却朴素得可爱:背后藏一台轻量级Windows虚拟机,RDP协议把画面递过来,本地只负责显示和输入。好处是兼容性直接拉满——Office、Photoshop、甚至公司那套上古ERP,都能老老实实躺在Dock栏里。坏处也诚实:得给Windows留点内存,还得忍受虚拟机启动那十几秒的“开机仪式感”。不过比起Wine偶尔抽风的字体和虚拟机全屏后找不到鼠标,这点妥协多数人愿意买单。
Wine社区的老哥看到这条新闻,估计会撇嘴:咱开源二十年,怎么又被商业方案截胡?可现实是,Wine像老中医,偏方多、见效慢;WinApps更像外卖,开箱即热,吃完盒子一扔。至于VirtualBox?那是自己种菜,健康但累,适合有闲工夫折腾的极客。
真正有意思的是风向:Proton把游戏先啃下来,WSL把开发环境磨平,现在WinApps盯上办公刚需。三条线看似无关,其实都在干一件事——拆掉操作系统之间的墙。十年前换系统得重装软件、迁移数据,现在?Steam库能无缝搬到Linux,Office也能钉在Ubuntu的侧边栏,下一步大概是Photoshop直接跑在Chromebook上,谁还在乎底层是NT内核还是Linux?
企业IT部门最先嗅到甜头:混合办公时代,员工电脑五花八门,财务偏Win、开发爱Mac、设计用Linux,过去得备三套镜像,现在一台服务器跑WinApps,全员浏览器里点图标,连VPN都省了。省下的预算够给全组换机械键盘,老板和程序员同时笑出声。
当然,别急着把Windows扔进垃圾桶。WinApps再顺滑,也绕不开Windows授权那笔账,虚拟机偷跑的内存更是笔记本续航的杀手。但趋势已经摆在这儿:操作系统正在退居幕后,像水电煤一样隐形。用户只关心软件能不能秒开,文件能不能秒同步,至于背后是哪家内核,谁在乎?
十年前说“Linux能跑Windows软件”像讲笑话,现在笑话成真,而且姿势还挺优雅。下次再有人吐槽“Linux缺生态”,直接把WinApps的GitHub链接甩过去——跑不起来算我输。
来源:荷池边悠然喂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