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国货帝国交班,29.4%股权归宗馥莉,能否守住父辈的江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07:22 1

摘要:宗庆后去世后股权继承,宗馥莉彻底接班娃哈哈。一边是“商业传奇谢幕”,另一边是“二代掌权”。

宗庆后去世后股权继承宗馥莉彻底接班娃哈哈。一边是“商业传奇谢幕”,另一边是“二代掌权”。

“娃哈哈”这个名字,几乎每个人童年记忆里都绕不开。

从AD钙奶、营养快线,到各种果汁饮料,宗庆后和娃哈哈陪伴了整整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可如今,宗庆后去世已经过去半年,关于股权继承和公司未来的传闻不断。

8月27日,娃哈哈方面终于正面回应:宗庆后直接持有的29.4%股权,确由宗馥莉100%继承,并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同时,外界关心的“杜建英方面的诉求”,娃哈哈明确表示并没有涉及股权。

换句话说,至此尘埃落定,娃哈哈的掌门人彻底从“宗庆后”过渡到“宗馥莉”。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29.4%很多吗?

答案是:非常多。

别忘了,娃哈哈本来就是典型的“家族色彩浓厚”的民营企业。宗庆后作为创始人,不仅是实际控制人,还是精神领袖。他生前的29.4%股权,就是话语权的关键。如今,这部分股权被宗馥莉100%继承,等于是给了她最强有力的接班底气。

所以说,现在的娃哈哈,宗馥莉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没有人再能质疑她的掌权地位。

但是,问题来了:她能不能接住这杆大旗?

宗庆后是什么人?白手起家,从卖冰棒的小商贩,到把娃哈哈做成市值数百亿的国货巨头。他靠的是极致的勤奋和对市场的敏锐。很多员工回忆,宗庆后几乎全年无休,每天只睡4个小时,厂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亲自过问。

而宗馥莉呢?她在美国留学,有更国际化的视野,回国后在娃哈哈任职多年,但外界对她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说她有魄力、有野心,也有人觉得她“空降”意味浓厚,缺少真正的实战经验。

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讨论点:
国货情怀,能不能交到二代手里?

这里我想直接说个“大实话”:在中国企业史上,“二代接班”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

王石的万科,郁亮是职业经理人接班;任正非的华为,干脆说“华为不属于任何人”;宗庆后的娃哈哈,则明确选择了女儿。

为什么很多创始人不愿交班给二代?因为创业者和继承人,气质完全不同。

创业者是“从无到有”的狠人,他们可以压缩成本到极致,可以住工厂宿舍,可以天天跑市场。继承人呢?他们大多含着金汤匙出生,受过良好教育,但未必愿意把命拼在生意上。

而娃哈哈能不能继续往前走,关键就看宗馥莉能不能突破“二代魔咒”。

很多人不知道,宗馥莉早在2010年前后就进入娃哈哈工作,后来当上副董事长,还在公司内部推动一些新业务,比如跨界做白酒、搞电商、投资海外品牌。

但坦白讲,这些尝试都没什么水花。娃哈哈真正让人记住的,还是营养快线、AD钙奶这些“老产品”。

说句难听的:娃哈哈这些年,几乎没有诞生新的国民爆款。

反观竞争对手,农夫山泉靠营销成为“饮料界茅台”,元气森林靠气泡水打出新概念,喜茶、蜜雪冰城甚至把“新式茶饮”玩成了国民现象。

而娃哈哈呢?还在靠着几十年前的老品牌撑门面。

所以,外界对宗馥莉的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接班容易,守业难。

当然,也有人持乐观态度。

宗馥莉的优势在于:她更懂年轻人。

她喜欢用更国际化的思维去打造品牌,强调跨界、IP、联名。这几年娃哈哈也确实尝试过和潮牌、动漫联动,试图“唤醒年轻人记忆”。

但效果如何?坦白说,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还没形成真正的大爆款。

这就是宗馥莉的最大挑战:她必须证明自己能让娃哈哈焕发新生,而不仅仅是守着父亲的遗产吃老本。

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有点像“乔布斯之后的苹果”。

乔布斯走了,库克接手,很多人唱衰,说苹果会完蛋。可库克把供应链、商业模式玩到了极致,硬生生把苹果市值拉到了全球第一。

那么,宗馥莉会不会成为娃哈哈的“库克”?

这是个很大的问号。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宗馥莉再也没有退路了。

29.4%的股权彻底锁定她的地位,她必须带着娃哈哈往前走,不管愿不愿意。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最关心的可能不是股权怎么分,而是——娃哈哈还能不能推出让人惊艳的产品?

别忘了,饮料这个行业更新换代极快,年轻人喝的东西,可能跟十年前完全不同。如果娃哈哈继续“守旧”,再大的国货情怀也可能被遗忘。

娃哈哈会不会在宗馥莉手里变味?你还会因为“宗庆后”的情怀继续买娃哈哈吗?国货巨头交到二代手里,是好事还是坏事?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