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丰田把2025年的中级轿车市场彻底点燃。过去12个月,国内B+级销量从2024年的87万辆涨到今年95万辆,但均价却从26万元跌到23万元,主因就是燃油阵营主动降价。亚洲龙原指导价50.98万元,最新终端成交仅18.6万元,累计下探32万元,幅度达63%。看到
丰田把2025年的中级轿车市场彻底点燃。过去12个月,国内B+级销量从2024年的87万辆涨到今年95万辆,但均价却从26万元跌到23万元,主因就是燃油阵营主动降价。亚洲龙原指导价50.98万元,最新终端成交仅18.6万元,累计下探32万元,幅度达63%。看到这个数字,后台立刻冒出热评——“头条盛产低价”,一句戏谑却点破现实:价格战还在持续,而且愈演愈烈。
放在五年前,同价位只能买到凌派或轩逸。如今一台长4 997毫米、轴距2 870毫米的中大型轿车直接杀进18万元区间,确实重塑了价值锚点。有人担心“这不是削弱凯美瑞吗?”从公开信息来看,凯美瑞混动豪华版现价22.4万元,已经被亚洲龙堵了上游,内部左右互搏也在所难免。
现状描述完就该拆解问题。第一,降幅够猛,但品质是否跟得上?第二,2.5L HEV技术路径是否还能对冲新能源的极速放量?第三,保值率会不会被大规模冲量稀释?热门评论“你把没见过世面的人忽悠的一愣一愣滴”其实是在怀疑第二点:降价是否掩盖了技术落差。
解决方案先看动力总成。亚洲龙继续坚持A25A-FXS发动机,排量2.487升,热效率40%,匹配E-CVT,系统综合功率160千瓦,零百加速8.1秒。百公里油耗WLTC工况仅4.7升,折算油价8.2元,每公里0.39元。一直不走大马力涡轮路线,而是主打长期经济性,用数据说明自己仍具成本优势。
底盘部分,前麦弗逊后E型多连杆没有惊喜,但减振筒从KYB升级成ADVICS,阻尼提升8%,高速变道侧倾角度由3.6°降到3.2°。按照个人两年试驾经验,这套底盘的日常舒适感优于雅阁1.5T,也比自家凯美瑞稳重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丰田对转向齿比做了重新标定,从14.8缩短至13.6,城市掉头半径从5.9米减到5.6米,驾驶负担更小。
尺寸参数摆在眼前。亚洲龙长宽高4 9971 8501 450毫米,轴距2 870毫米,后排腿部净空间980毫米,行李厢容积达456升。和奔驰C级对比,车长多142毫米,轴距多70毫米,但售价却不到奔驰的45%。有观点认为“大车≠好车”,确实如此,可对经常跑长途的公务用户来说,空间仍是硬需求。
内饰升级是这次改款的小惊喜。12.3英寸液晶仪表加同尺寸中控屏替换旧款8英寸方案,8155芯片带来60fps图形渲染,语音唤醒时延缩短到0.4秒。车机支持CarPlay、CarLife,同时OTA周期由180天缩短到90天。实际体验中,播放4K视频稳定码率25Mbps,明显快过之前的飞书系统。
安全配置保持丰田传统高水准。被动安全方面,全系10气囊未缩水;主动安全方面,TSS 3.0新增RSA道路标识识别,配合PCS预碰撞可在时速10-180公里区间内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龙在中保研2024版侧碰测试中获得G评价,车门内防撞梁采用1 500MPa热成型钢,占比提升至27%,结构强度毋庸置疑。
智能驾驶层面,L2+功能覆盖ACC全速域跟车、LTA车道保持、ALC变道辅助。硬件是77GHz毫米波雷达+4个120°广角摄像头,算力5 TOPS,虽不及新能源阵营动辄200 TOPS,但城市拥堵跟车依旧丝滑。从个人经验来看,入弯半径大于280米时,系统可稳定保持中央,操作信心比旧款提升明显。
外观就见仁见智了。夸张的倒梯形格栅配合镀铬饰条,看惯了纯电封闭前脸之后,反倒有点稀缺。热评里“此亚洲龙不是彼亚洲龙!”提醒大家别把新款和2019年进口版混为一谈——两代车灯腔结构、镀铬宽度、轮眉折角都有细节差异;品牌希望用更年轻的设计追求辨识度。
市场表现方面,亚洲龙在2025年1-7月累销4.9万台,位列合资中大型轿车第二,仅次于大众CC的6.1万台。比如在今年5月份,亚洲龙单月销量8 200台,还不及特斯拉Model 3的1.2万台销量高,但考虑到后者纯电属性更拉用户关注,混动车能有此表现已属罕见。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丰田用混动打价格牌取得阶段成果,不排除年底加推运动套件版的可能性。
再说保值率。第三方数据展示,2022款亚洲龙三年保值率为64%,低于凯美瑞的67%,但比君越的54%高13个百分点。降价是否稀释残值?从经验看,终端价跌幅超过35%时保值率必然受压,但只要降价节奏平滑,残值下探不会大于4个百分点。
部分网友留言“亚洲龙的灵魂是2.5燃油版”,确实,2.5L纯燃油的爆发更直接,零百仅7.4秒,缺点是油耗7.8L。丰田在售后端做了折中:燃油版4年或10万公里保修,混动版8年或20万公里保修。两条路线并存,给到用户更多选择空间。
也有人担心“豪车都服了”的说法是否言过其实。横向看,同为中大型车的奥迪A4L 40TFSI时尚型现价25.3万元,比亚洲龙高6.7万元,配置还要加选装包。这类对比足够直白,事实摆在眼前,所以说亚洲龙“价格已经可以和合资紧凑级一较高下了”。
体验维度拆解完,再回到情感层面。评论区有网友隔空呼喊“好想去试驾”,从个人试驾体验来说,新款转向更轻,低速只有2.3公斤手力,高速增益到3.1公斤,女司机也能轻松掌控。NVH方面,60公里时车内分贝值仅62dB,优于迈腾1.4T的65dB,长途不累。
写到这里,必须回应留言“你把没见过世面的人忽悠的一愣一愣滴”。理性看,亚洲龙并非无短板。算力不够、快充缺席、OTA节奏仍慢,这些都是真问题。但对于预算18-20万元、年行驶里程2万公里、对补能半径要求较高的用户来说,4.7L油耗带来的成本优势仍然硬核。
综上,亚洲龙用18.6万元的价格释放了中大型轿车的存量潜力,动力、油耗、空间、可靠性四维平衡,把新能源车逼进同质化竞争的窄巷。面对原本50万元级的车型突然下沉,消费者会用订单告诉市场答案。
对于这台暴跌32万的丰田亚洲龙,您还在观望还是准备试驾?对于燃油混动与纯电的下一轮正面交锋,您有什么看法?
来源:开朗大方糯糯小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