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发挥贵州优势,推动数字生产力加速形成,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秦永彬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可聚焦“知识密集型”产业布局,充分挖掘算力价值,积极推动算力在各行业的深度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登芳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贵州数据资源集聚、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发展领先。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与繁荣,正成为引领贵州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发挥贵州优势,推动数字生产力加速形成,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秦永彬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可聚焦“知识密集型”产业布局,充分挖掘算力价值,积极推动算力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与创新,切实发挥算力对各行业的赋能作用,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夯实算力底座
记者:当前,贵州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您如何看待这一成绩?
秦永彬:10多年来,贵州接续以大数据、数字经济战略作为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政策持续性强,吸引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数据集群入驻。
同时,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赋能下,贵州凭借气候、电力以及大数据先发优势成为南方算力枢纽,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接续建设。
此外,贵州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在“做强贵州大学”的战略定位指引下,牵引全省大数据、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奋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记者: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破解数据流通难题上探索了哪些独创性机制?
秦永彬:据我观察,贵州的独创性创新有几方面,比如在全国最新出台大数据条例等法规,促进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在全国率先推动省级层面的数据共享与应用,推动以“云上贵州”为牵引的政务数据的融合赋能;在全球率先设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的共享、流通与交易。
首创“数据资源登记制度”,通过区块链存证明确权属,破解“不愿流通”的产权模糊痛点。建立“场景驱动型交易模式”,在政务、金融等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以需求牵引供给,降低交易不确定性。构建“三位一体合规体系”,出台《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管理办法》,配套安全评估、隐私计算等技术工具,形成“制度+技术+场景”的闭环,让数据在可控范围内“敢流通、能流通”。
深化场景融合
记者:贵州在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哪些典型案例和经验?
秦永彬:贵州通过“算力+产业”双轮驱动,一方面培育新兴产业生态,如贵安新区建成华为、腾讯等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带动服务器制造、数据清洗等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另一方面,围绕六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数字化,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例如磷化集团、茅台集团、能源集团等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应用场景驱动数字化应用。
记者:依托生态文旅资源,贵州如何在跨域融合场景打造数字沉浸式体验?未来还可探索哪些创新融合方向?
秦永彬:贵州可依托算力枢纽与生态优势,在“算力+文旅”领域打造虚拟现实重现苗族古寨、侗族大歌等非遗场景,通过算力实时渲染实现游客沉浸式文化交互,依托算力优势,打造新一代数字文化IP和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技术融合与跨域合作,不断打造创新的数字沉浸式体验。
未来,贵州还可在“算力+农业”“算力+法律”等方向进行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落地,通过构建智慧平台,开展大模型创新研发突破,推进数字经济领域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
补齐发展短板
记者: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贵州后续如何在存力优势中扩大算力价值?
秦永彬:从存力优势转向算力价值,贵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释放政务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以场景驱动带动数据赋能和算力赋能;政府引导经费和产业基金强力支撑,以资金链引导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汇聚融合,实现四链融合。
聚焦知识密集型产业布局,重点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动漫、数字传播、数字文旅等学科专业、科研创新平台等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载体;充分挖掘算力价值,积极推动算力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与创新,切实发挥算力对各行业的赋能作用,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