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及其部属的20个荒诞爆笑微操作段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7 16:33 2

摘要: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蒋介石密令对日军不抵抗,导致东三省迅速沦陷,长城抗战又打的一塌糊涂。举国哗然中,蒋介石为保权利劝张学良于1933年引咎下野赴欧“考察”。离国前夕,可能是有点内疚,蒋介石竟在保定专列上为其颁发象征最高战功的“青天白日勋章”。授勋现场,刚丢掉

1. 张学良的“勋荣时刻”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蒋介石密令对日军不抵抗,导致东三省迅速沦陷,长城抗战又打的一塌糊涂。举国哗然中,蒋介石为保权利劝张学良于1933年引咎下野赴欧“考察”。离国前夕,可能是有点内疚,蒋介石竟在保定专列上为其颁发象征最高战功的“青天白日勋章”。授勋现场,刚丢掉国土的少帅与表彰其“功绩”的委员长相对而立,场面荒诞至极。连张学良晚年回忆时都苦笑:“这勋章…唉,你说我该挂还是不挂?”

史料:张学良口述历史(哥伦比亚大学藏);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第11章

2. “剿共公路变侵华高速”

1930年代初,蒋介石为“围剿”江西苏区红军,耗资数百万银元修建纵横赣南的公路网,仅永丰至乐安一线就征发民工十余万。公路建成后红军却长征转移。1938年日军进攻江西,其机械化部队沿这些宽阔公路长驱直入,修路时砍伐树木形成的开阔地带更便于日军观察射击。当地百姓悲愤道:“老总们修路时说是打‘匪’,结果引来真鬼子!”

史料: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p307;《江西公路史》民国卷

3. 陈诚的“灭蚊炮战”

1940年夏,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驻防湖北恩施。当地蚊虫肆虐,疟疾横行。某日陈诚被蚊群叮咬烦躁不堪,竟下令调集防空部队的20mm高射炮,装填霰弹对沼泽地实施“灭蚊作战”。炮弹爆炸声震动山野,惊得友军以为日军空袭。事后军需官报告消耗炮弹二百余发,而蚊子未见减少。副官宋瑞珂私下吐槽:“这炮声怕是连重庆蚊子都吓不死!”

史料:宋瑞珂《第六战区作战回忆》(载《武汉文史资料》1985-3);时任参谋赵秀昆日记

4. 汤恩伯的“白菜装甲队”

1944年豫湘桂战役溃败期间,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所部向南溃退。当士兵饿着肚子行军时,有军官发现沦陷区许昌某菜场存有大量白菜。汤恩伯竟下令调派一辆美制M3A3轻型坦克,拆除部分弹药改装货仓,由步兵掩护冲过火线运回白菜。坦克返程时炮塔上捆满菜叶,士兵讥讽:“鬼子炮弹追不上咱的‘白菜号’快车!”

史料:吴绍周《中原溃败亲历记》(全国政协《中原抗战》p421);美军顾问团报告(NARA藏)

5. 胡宗南“延安奇幻夜”

1947年3月19日凌晨,胡宗南所部整编第1师第1旅“攻占”延安。因情报失误以为红军主力尚在城中,先头部队在黑夜中高度紧张。行至延安东关时,后卫部队误将前队火光认作敌军,双方激烈交火整夜。天亮清点发现伤亡皆系自相攻击,而延安实为空城。胡宗南却向蒋介石发电:“经昼夜血战,歼匪万余!”南京报纸头版欢呼“延安大捷”。

史料: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p32;整1旅旅长吴俊回忆(《文史资料存稿》军事卷)

6. 孙元良的“甜蜜地堡”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期间,时任88师师长的孙元良收到金陵女大学生送来的大量慰问品(糖果、饼干、罐头)。当日军突破中华门防线时,有军官目睹孙元良指挥卫兵将数十箱慰问品搬入指挥部地下室,而非用于激励前沿士兵。城破后该地下室被日军发现,食品箱上还贴着“慰劳将士”的封条。

史料:郭岐《陷都血泪录》第四章;时任262旅参谋主任廖季威证言

7. 蒋介石的“纸面雷霆”

蒋介石日记常见痛斥部属之语:“刘峙无能至极!”(1948.10.15)“白崇禧跋扈抗命!”(1948.12.4)现实中却对刘峙淮海战败仅撤职了事,对白崇禧多次违令无可奈何。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嘲讽:“蒋公日记如武侠小说,他笔下自己是绝世高手,实际连马步都扎不稳。”

史料:蒋介石日记(1948年卷,胡佛研究所);李宗仁《回忆录》第62章

8. 顾祝同的“速裁法庭”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押至上饶。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奉命“审判”。叶挺拒绝写悔过书并斥责:“尔等做法,历史必将审判!”顾视若无睹,于2月12日早8时“开庭”,中午草草辩论,下午3时即以“危害民国罪”判处无期徒刑。全程仅7小时,连书记官都来不及完整记录。

史料:《顾祝同回忆录》第5章;军法处秘书姜朝龙庭审笔记(浙江档案馆藏)

9. 陈立夫的“青年军魔术”

1944年发起“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陈立夫以教育部长身份动员学生。结果西南联大报名不足百人,重庆大学出现冒名顶替——校工拿着学生证替少爷报名领安家费。最终实际入伍者仅7万余人,且多非学生。美军顾问魏德迈报告直言:“所谓青年军,实为穿学生装的农夫。”

史料:何廉《何廉回忆录》p289;《战时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史料汇编》(二档馆藏)

10. 何应钦的“超前纪念”

1945年8月21日,日军代表今井武夫抵芷江商讨投降事宜。距正式签字尚有月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已命兵工厂赶制15万枚“抗战胜利纪念章”分发官兵。9月2日东京湾签字前夜,盟军司令部发现中国军队普遍佩戴此章,紧急致电要求“在法定受降日前不得佩戴”,何被迫下令回收部分纪念章。

史料:《今井武夫回忆录》终章;《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p768

11. 杜聿明的“道德支票簿”

1947年东北内战期间,时任东北保安司令的杜聿明听闻军官频出入风月场所,震怒下召集师级以上干部训话。为表决心,他当场印制“戒嫖支票”——一种象征性道德承诺书,上书“本人自愿戒绝嫖赌,如有违犯甘受严惩”。杜率先签名,要求军官逐一签署。结果不足半月,沈阳著名妓院“欢颜阁”仍见将校出入。有军官醉语:“支票?老子签的空头票!”军统密报称:“所谓支票,实为掩耳盗铃。”

史料:郑洞国《我的戎马生涯》第8章;廖耀湘回忆录(《辽沈战役亲历记》p42)

12. 孔祥熙的“货币神话”

1943年法币恶性通胀,民间讥讽“钞票不如手纸”。重庆盛传段子:财政部长孔祥熙视察中央印钞厂,问日产量。厂长答:“昼夜不停可印五亿。”孔笑言:“那这钱岂不姓孔了?”此语被记者捅出,舆论哗然。尽管孔氏登报辟谣,但《大公报》社论直指:“纵为杜撰,亦道尽民瘼——孔财神点纸成金,小百姓持金化纸!”

史料:财政部辟谣声明(1943.11.7《中央日报》);《大公报》社评《问孔部长》1943.11.9;千家驹《中国通货膨胀史》p178

13. 白崇禧的“公文迷魂阵”

1948年秋,蒋介石电询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汉口江防要塞工程进度如何?”

白崇禧知道工程严重滞后,遂命秘书拟复电。全文三页皆“案奉钧座某日电令…经饬第XX部查核…等因奉此…一俟勘竣即当具报”等套话。蒋阅后皱眉对陈布雷说:“健生(白崇禧字)这篇八股文,工程到底修没修?”陈苦笑:“似在修,似未修。”

史料:程思远《白崇禧身边见闻》p207;侍从室电报存档(二档馆藏)

14. 蒋介石的“地图复国术”

1946年审定《中华民国疆域图》时,蒋介石坚持将自己卖掉的外蒙古划入版图,训令内政部:“此乃精神国土,教育国民勿忘故土!”

地图出版后引发外交风波,苏联大使彼得罗夫当面向蒋抗议,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日记中讥讽:“用蜡笔修改地图,是20世纪最廉价的领土主张。”

史料:《内政部呈蒋中正签呈》(1946.7.19,国史馆藏);《司徒雷登日记》1946卷

15. 戴笠的“死亡航线”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专机由青岛飞南京。青岛气象站明确警告:“江淮流域雷暴,能见度低于500米。”戴因急于赴沪见影星胡蝶(一说为向蒋汇报毛人凤问题),强令起飞。飞行员试图迫降徐州失败,转飞南京时失控撞江宁岱山。军统特工在残骸中发现戴紧握的乾隆宝剑——此物原拟赠蒋作寿礼。沈醉叹道:“为赶三小时,误了一辈子。”

史料:沈醉《戴笠之死调查笔记》(《军统内幕》附录);《空军气象日志1946.3.17》(民航档案馆)

16. “运输大队长”的业绩报告

1947年孟良崮战役后,华东野战军统计缴获:美制105榴弹炮36门、火箭筒243具、坦克12辆。粟裕对干部笑言:“感谢蒋大队长送货!”1948年辽沈战役,东野接收沈阳兵工厂时发现:美援全新冲锋枪2.7万支未拆封,炮弹80万发。林彪在军委电报中调侃:“蒋介石同志是我军后勤部长。”此称号甚至传入苏联,莫洛托夫问访华的蒋经国:“令尊还兼任共军运输工作?”

史料:《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总结》(1947.5);《林彪军事文选》p421;蒋经国《风雨中的宁静》

17. 陈布雷的“忠诚绝笔”

1948年11月13日,蒋介石“文胆”陈布雷自杀于南京寓所。遗书给蒋中写道:“布雷追随二十年,受知深切…实不忍看国族之毁灭。”而给友人张道藩的私密遗书却哀叹:“今日局势,实感绝望。”更讽刺的是,蒋在日记中称其“以死报国”,而陈女陈琏早已是中共地下党员。知情者言:“最懂蒋公心事的笔杆子,死前把忠诚与绝望都写透了。”

史料:《陈布雷致蒋介石遗书》(国史馆藏);陈琏自述材料(上海档案馆)

18. 桂永清的“水兵巷战团”

1949年5月上海战役期间,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将3000水兵编成“陆战支队”,配发陆军武器守杨树浦。这些从未受过陆战训练的水兵,在巷战中因不辨地形遭惨重伤亡。有士兵躲进民居后竟问百姓:“黄浦江在哪个方向?”战役记录显示:该部晕船者占23%,误伤友军事件达17起。汤恩伯怒斥桂永清:“你这是拿海军当旱鸭子耍!”

史料:《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作战日记》(1949.5.22);参战水兵林昭寰回忆(《上海解放亲历记》)

19. 蒋介石的“电报微操秀”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在南京直接指挥徐州前线。11月10日一天内,越过剿总司令部向第13兵团连发三电:“着李弥兵团即刻向曹八集移动三里”(9:07);“据空军侦察,应速派一连占领王庄”(14:33);“第9军辎重营为何未出发?速查报”(21:15)。兵团司令李弥摔电报大骂:“老蒋连我营级骡马都管?这仗还打屁!”

史料:郭汝瑰回忆录《淮海战役期间蒋军统帅部决策内幕》;《李弥兵团电报存稿》(二档馆藏)

20. 李宗仁的“国旗失踪事件”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前夕,“代总统”李宗仁在绥靖公署举行最后升旗仪式。仪式前发现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遗失,副官急赴商铺购买却无货。情急之下,卫兵从仓库翻出1928年北伐时期的旧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未定型版本,白日较小且位置偏移)。美联社记者拍下照片发稿:“中华民国代总统在‘非标准国旗’下告别大陆。”

史料: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p210;美联社1949.10.14电讯稿

来源:王梦虎说趣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