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要追溯到1978年,这一年高考闸门重新开启,知识成为改变命运的阶梯。当时身为安徽广德一所中学老师的夏传寿,深刻理解这场考试对孩子们的重大意义。他自己就是从农家娃通过高考走进安徽大学中文系的,当当地文化站约稿庆祝此事时,他文思泉涌,创作出了“中央决定复高考,
原创 伍传平 马鞍山生活资讯
近日,安徽省当涂县一中退休教师夏传寿打赢著作权官司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位8旬老教师用执着和较真,为自己38年前的诗作讨回了公道。
故事要追溯到1978年,这一年高考闸门重新开启,知识成为改变命运的阶梯。当时身为安徽广德一所中学老师的夏传寿,深刻理解这场考试对孩子们的重大意义。他自己就是从农家娃通过高考走进安徽大学中文系的,当当地文化站约稿庆祝此事时,他文思泉涌,创作出了“中央决定复高考,知识青年拍手笑。白天战天并斗地,夜晚擦枪又磨刀。身居乡村小茅屋,心怀四化大目标”的诗句。
这首诗语言朴实有力,“擦枪磨刀”生动地比喻了白天劳作、夜晚刻苦学习的年轻人的拼劲和对未来的渴望。而“心怀四化大目标”中的“四化”,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指的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首诗被印在油印土杂志《誓节文艺》上,成为夏传寿的压箱底之作。
然而,2016年的一天,夏传寿在家中观看热播剧《小草青青》时,却遭遇了让他气愤不已的事情。剧中念出的几句诗,正是他38年前创作的,可屏幕上这首诗成了别人的“原创”,片尾字幕也没有他的名字。原来,这首诗被“时代光影”影视公司擅自使用,还自作主张改了一个字。
夏传寿并非看重钱财,一辈子教书育人的他,更在乎的是一个理儿、一个名分。他先是客客气气地联系影视公司,对方一开始答应补上署名,但之后却没了下文,电话不接、推诿敷衍。这彻底激怒了夏传寿,他心中的倔劲被点燃:“我不要一分钱赔偿,我就要一个公道!”
于是,夏传寿将影视公司告上了马鞍山市法院。对于一位八旬老人来说,打官司的过程充满艰辛与折腾,但他没有放弃。最终,法院审理认定,这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时代特色、具有独创性,夏传寿依法享有著作权。影视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修改、不署名并在网上传播,侵犯了作者的修改权、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根据《著作权法》,法院判决影视公司赔偿夏传寿8000元。
这8000元对于影视公司而言或许微不足道,但对夏传寿来说,它是法律给予的公正裁决,是对他创作成果的认可。当记者试图采访影视公司时,对方一听此事便挂断电话,心虚之态尽显。
在当下这个“快餐文化”盛行、复制粘贴泛滥的时代,夏传寿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他所坚持的“公道”,正是社会最稀缺也最应坚守的东西。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旋律背后,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情感,不容随意侵犯。夏传寿的较真,捍卫的不仅是自己的尊严,更是整个创作领域的公平与正义。
文学艺术组织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一方面,要鼓励创作者进行创新和创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击行业内的不良行为,包括抄袭和滥告。对于确有抄袭行为的创作者,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于滥告者,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以维护行业的正常秩序。
文学艺术领域的滥告现象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并重视这一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和监管,确保举报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创作者要坚守创作初心,勇于创新,抵制抄袭行为;文学艺术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健康、和谐的创作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文学艺术在纯净的土壤中茁壮成长,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和精神食粮。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