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末傍晚,微风送爽。街角凉亭里,奶奶指着盛放的月季与邻居闲话。花影映在她清亮的眸中,那份恬淡安宁,暖人心扉,然而这安宁却并非唾手可得。
在心灵疗愈的旅程中
总有一束微光照亮前路
或许是医生一句穿透阴霾的话语
一次温柔的倾听
或是漫长治疗中不曾放弃的陪伴
本年度中国医师节
医院发起“我眼中的医生”主题征集活动
这一次,由您执笔
把那些照亮过心灵的微光
讲给大家听
青衫俯处见春山
夏末傍晚,微风送爽。街角凉亭里,奶奶指着盛放的月季与邻居闲话。花影映在她清亮的眸中,那份恬淡安宁,暖人心扉,然而这安宁却并非唾手可得。
时光拨回春寒三月,奶奶的精神世界忽然蒙了层阴影。白日里,她总对着空墙角喃喃自语,眼神像蒙着薄雾,声音又轻又碎;到了晚上,噩梦如藤蔓般缠绕上来,将她困在惊惶之中。那时的她,仿佛被无形的荆棘紧紧围困,我们看得到她在其中挣扎的身影,却怎么也够不着她伸出的手。
带着焦灼,我们陪奶奶走进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精神科。诊室灯光柔和,接诊的是一位神情沉稳的年轻医生。当时恰逢奶奶忘戴助听器,沟通顿时变得困难。面对这沟通的屏障,他却并未提高音量,只是极自然地俯身,靠近奶奶耳畔。素净的青衫随俯身动作垂落,左胸名牌上“廉思源”三个字在灯光下微晃。
随即,温煦清晰的嗓音轻轻响起:“老人家,您说的夜里看见的影子,它们在哪里呢?”他保持着俯身的姿态,沉静等待,专注倾听,梳理奶奶言语的碎片,也抚平她字句间的惊惶。
待她停下低语,廉医生才直身转向我,细致询问那些惊惧时刻的具体情形。自他俯身问询的那一刻起,那沉稳的姿态便如古树垂落绿荫,悄然驱散了我们心头的惶惑。
按照廉医生的建议,家中添置了记录奶奶日常点滴的“晴雨册”,这本册子成了复诊时他必仔细翻阅的诊疗地图。灯光映着那抹素净青衫,他的目光总能精准捕捉细微之处:“窗外的影子,后来出现过吗?”“夜里惊醒,多久能再睡着?”这些散落的日常碎片,经过他的耐心梳理,都化作了穿透迷雾的路标。
治疗的第四周,一份新的血液报告显示奶奶的甲状腺数据存在异常。廉医生指着报告温声提醒:“这些指标是身体的信号,有时精神上的不适,根源在这里。”他建议我们带奶奶去综合医院同步治疗,这及时的提醒如微光,照亮了我们未曾留意的角落。我们随即行动,自此精神照护与身体治疗双轨并行。
时光流转至五月,变化悄然发生。纠缠奶奶的幻影杂音如晨雾消散,她眼中的薄雾褪去,温润光泽重新流转;安眠回归,精力也逐渐恢复。如今,我们步入街角凉亭听她闲谈,声音里浸透了风雨后的安稳,数月的挣扎恍如隔世,串联这转变的,正是廉医生那日身着青衫俯身问诊的身影。
光影浮现,那片青衫垂落的谦和弧度,便与心中重峦叠翠的春山相融。世间的春山,未必总在远方,它显现于一件素朴青衫俯身垂落的谦和与坚韧里。当医者俯身,将专注与仁心倾注于生命,贴近的温暖便消融了料峭寒霜;滋长的春意坚韧蔓延,终将化作患者与家属眼中的春山。
青衫俯处,春山可见。这便是我眼中医者动人的仁心与深沉力量。当他们俯下身时,患者便不必踮脚,仁心过处,荒芜亦成春山。
值此中国医师节之际,谨以此文,致敬如廉医生一般,俯身于人间病苦幽微处,以倾听为舟、以仁心为篙,默默引渡无数迷航生命的医者。愿这青衫垂落的谦和身影,如青山常在,护佑万千生命重返晴暖安然。
廉思源
老年精神科主治医师
“互联网医院”卡片
可享受更多线上诊疗服务
↓ ↓ ↓
一键导航,到院无忧
↓ ↓ ↓
来源:趣话制造机开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