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宁德时代贵州基地AI车间,“一秒造一颗电芯”的效率刷新行业认知;在贵安超算中心,每秒3亿亿次的运算能力为全国影视渲染产业注入“数字血液”;在贵安机器人创新产业园,全球首款人形机器人头部模组破解行业痛点……行走在贵安新区,算力驱动的变革无处不在:企业加速触网转
转自:贵州日报
▶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的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
▶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智能化生产线。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一角。
在宁德时代贵州基地AI车间,“一秒造一颗电芯”的效率刷新行业认知;在贵安超算中心,每秒3亿亿次的运算能力为全国影视渲染产业注入“数字血液”;在贵安机器人创新产业园,全球首款人形机器人头部模组破解行业痛点……行走在贵安新区,算力驱动的变革无处不在:企业加速触网转型,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一幅“算力筑基-产业集聚-生态成形-赋能民生”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殷切嘱托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印发,明确赋予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作为中国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与数字经济创新核心区,贵安新区锚定战略目标,聚集算力、产业、赋能三大关键,通过“布局算力优势,打造中国领先智算高地”“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加快建设全国数据高地”“强化数智赋能,构建全场景应用高地”三大举措,推动算力深度融入生产、分配、流通及社会服务管理全链条,让贵安新区的奔腾算力加快转化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1
算力筑底座 智算拓新局
在如今的影视渲染领域,贵安算力已成为行业重要的“效率加速器”。“一条渲染指令发出,原本需要上百小时完成的影视画面,在贵安超算中心仅需几十分钟就能完成。”瑞云科技总经理邹琼的话,精准点出了贵安新区算力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地贵安的瑞云科技,凭借云渲染平台Renderbus服务全球超200万用户,算力网络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度参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百余部现象级影视作品渲染。今年暑期档《长安的荔枝》《东极岛》等热门影片,同样离不开“贵安算力”的助力。
服务影视渲染仅是贵安新区推进算力应用的冰山一角。截至目前,贵安新区已汇聚26个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规划标准机架144.82万架、上电机架16.18万架,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规模突破90EFLOPS(FP16),智算占比超98%,跻身全国国产化智算能力最强地区之列。华为、苹果中国(贵安)、腾讯、网易等企业纷纷布局,数字产业规模、算力能级、算力结构持续优化,智算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同时,贵安数据中心已实现由“存储中心”到“存算一体、智算优先”的华丽转身。
与此同时,贵安新区集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四大关键网络资源,互联网出省带宽从2021年的2.80万Gbps增至2025年7月的6.06万Gbps,与北京、上海等42座城市实现网络直联,网络时延大幅改善,省内单向时延3ms,至成渝6ms、至粤港澳10ms、至长三角16ms、至京津冀18ms,已经成为连接东西部算力资源、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高速通道”。
立足贵安,带动全省,服务全国,这种“天上有云、地上有端、中间有网”的立体网络架构,构建起贵安新区算力“生产-输送”完整链路,为全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动能。
2024年,贵安新区“围绕‘东数西算’打造智算高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0个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如今,新区正进一步抢占智算、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制高点,不断提升算力供给与服务能力,持续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力争建成享誉全球的智算高地。
2
改革谋创新 生态育新机
改革是贵安培育数字产业生态的“金钥匙”,而“算力赋能产业”则是其核心路径。8月18日,落户贵安机器人创新产业园的贵安新区威迈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全球首款人形机器人头部模组OmniHead(奥视知脑),以技术突破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这正是贵安坚持“算力+创新”的生动成果。
“这款模组拥有丰富的开放接口,可融合视觉、语音等多类信息适配多种人形机器人平台,更关键的是解决了当前行业‘环境感知弱、依赖人工遥控’的核心痛点。”威迈尔研发总监郭弟博士介绍,该模组未来将深度应用于商业办公、智能制造、医疗陪护等相关场景,成为人形机器人落地千行百业的重要支撑。
贵安机器人创新产业园的发展,是贵安“以园区聚产业、以算力赋新机”的典型实践。自2024年9月开园以来,便以“东数西算”贵安算力产业集群配套项目为定位,锚定“算力+机器人制造”特色方向,搭建算力共享、测试验证、人才服务三大公共平台,吸引企业快速集聚。2024年12月落地的威迈尔科技,仅用1个月就完成厂房装修与设备调试,2025年1月实现首台机器人下线。在其带动下,优地科技、珠海世宁达等机器人领域企业相继落户,形成“龙头引领、梯队集聚”的产业生态雏形。
如果说机器人产业园是贵安数字产业的“特色支点”,那么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就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引擎”。地处贵安新区核心区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凭借“半小时通达市区及各大院校聚集地”的便捷交通,以及“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研发奖励”等精准政策,成为数字企业的“投资热土”。截至2025年8月,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已招引注册企业超1700家,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软件研发等领域,不仅为科创城注入强劲发展活力,更成为新区构建数字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算力激发产业活力,贵安新区进一步构建“一硬一软”产业生态体系。在“硬”产业方面,重点发力服务器整机制造,集聚云上鲲鹏、中融信通、广电五舟等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化制造集群。2024年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69.01亿元,同比增长168.3%;2025年1至6月达35.91亿元,同比增长23.7%。在“软”产业方面,将“云服务”确立为首位产业,以华为、腾讯、网易、云上艾珀为引领,吸引200余家云生态伙伴落户,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从2021年的135.27亿元增至2024年的759.98亿元,年均增长77.8%,2025年1至6月营收376.58亿元,同比增长10.5%。
3
数智融实业 服务惠民生
算力的最终价值,在于与实体经济、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在贵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东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这家专注高端电连接器研发生产的企业,借助智能化改造实现“脱胎换骨”——从原来只有20余人的初创团队,成长为自动化率超50%、员工约170人的新兴企业。
“以前人工套码管要3人,现在1台自主研发的半自动化设备就能完成。”东江科技总经理张俊说,除半自动化套码管设备外,企业还投用剥穿压一体机、新增标准机床,持续提升自动化水平。同时,还联合贵州财经大学研发数智化生产工艺,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达标率。“生产场地从1500平方米扩至4700平方米,新区优越的营商环境不断汇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为企业提供了成长沃土。”张俊表示,随着生产线第三次升级,企业产量将提升至少20%,人工智能技术还将全面辅助管理,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贵安新区强化数字赋能,不仅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更将数字化创新融入公共服务领域。在司法服务层面,技术与法治的深度融合,让法治服务触手可及。贵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智能导办区,市民轻点屏幕就能获取法律知识;偏远乡村的村民,凭“小法AI问答”方言识别功能就能咨询法律问题;乡镇企业通过金秤合同智能审阅平台,10分钟即可完成合同风险筛查……
由本土企业贵州律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贵州律皓科技)与贵州大学联合研发的“法管家”大模型,是国内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双备案”的法律大模型。该模型依托贵安数字化底座,整合超500万件案件数据、超100万篇裁判文书及超20万条法条知识,构建起覆盖民事、刑事、行政领域的法律知识图谱,推出的小法AI问答、法律文书智能生成、模拟法庭等产品,为用户提供智能高效的法律服务。截至目前,“法管家”大模型用户超10万人,日活跃用户过千,合作单位超百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贵安新区大数据和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安新区正强化算力赋能、数智赋能,面向群众、企业、政府、基层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园区、数字城管、招商选址、防溺水等应用场景。同时,聚焦重点领域与行业,打造行业大模型应用场景,推动华为与贵州轮胎、国台酒业、磷化集团、能源集团等合作开展大模型场景开发及应用,助力行业智能化发展。截至目前,贵安新区已有11个算法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占全省备案总量的52.3%。
“随着‘东数西训’‘东数西渲’等场景不断深化应用,新区正加速从‘成本中心’向‘效益中心’转型。”贵安新区大数据和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新区将继续紧扣“东数西算”战略部署,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大关键,持续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进一步优化算力资源配置机制,推动算力与产业更深度地融合,持续完善“一硬一软”产业协同体系,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与人才落户。相信随着这些举措落地,贵安新区将进一步释放算力优势,激活数字产业动能,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更强“贵安力量”,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赢得战略先机。
贵安已集聚26个
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
“优越的气候、充沛的电力、突出的产业效应及有力地政策支持,让国家电投集团果断将数据中心落地贵安。”国家电投集团贵安数据中心副总经理付秀元说,项目一期于2022年7月开工,2023年竣工验收,2024年6月国家电投集团北京数据中心整体搬迁至此,标志着集团在贵安新区布局的数字化底座正式建成。
“目前,国家电投集团贵安数据中心已建成1450个机柜,上架服务器1900余台、存储能力达25PB,上架率35%,并通过国家A级数据中心认证。”付秀元介绍,按照规划,2026年底前将完成集团全国区域公司自建机房整合与系统迁移,届时机柜规模近千个,上架率将提升至70%。
离国家电投集团贵安数据中心不远,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拔地而起。该数据中心2023年9月开工,已完成园区整体建设及500架机柜建设验收,目前处于服务器上架阶段,预计8月底园区正式投运。
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崛起并非一蹴而就。2013年,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相继开工,拉开贵阳贵安建设数据中心聚集地的序幕,也开启了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目前,贵安已集聚中国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腾讯、苹果、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26个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规划标准机架144.82万架、上电机架16.18万架。
作为贵安新区首个启动建设、首个运营投产的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自2015年投运以来,算力增长300%,成为南方规模最大、数据交互最活跃的国家级算力节点。10年间,园区机架规模增长12倍,达1.4万架;服务器数量激增700倍,至12万台;出省带宽扩容180倍,至18T,成为集通算、智算、超算于一体的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折射出贵安数据中心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数据中心运营,电力保障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24年贵安新区用电总量首次突破30亿千瓦时大关,达37.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94%,增速全省第一。其中数据中心集群用电量增幅54.25%,腾讯数据中心用电量增幅达517.18%。今年7月,贵安用电量持续增长,同比增长达88.49%。
“数据中心对电力供应要求极高,断电一次损失不可估量。”贵州电网公司贵安供电局市场部总经理刘运兵介绍,为保障可靠供电,贵州电网公司持续建强主网、完善配网,并针对华为、腾讯等重点数据中心实施变电站扩容升级。去年年底,贵安新区首座500千伏变电站正式启动建设。
未来,新区将锚定“中国数谷”核心区战略定位,进一步聚焦算力调度、网络支撑、政策服务等关键环节,强化算力供给与服务能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服务体系,打响贵州和贵阳贵安算力品牌,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算基地。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潘朝选 姚方媛 汤欣健/文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照昌/图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