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我们不是投降美国原子弹,是苏联在背后捅刀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21:26 2

摘要:1945年8月6日,广岛在原子弹的烈焰中化为焦土,8.8万平民瞬间蒸发。但东京的战争内阁会议室里,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却冷笑着断言:“美国只有这一颗原子弹,我们还能打!”三天后长崎再遭核爆,日本高层竟对外宣称是“陨石坠落”,对内则拼命联系苏联,试图用领土换取“体面

1945年8月6日,广岛在原子弹的烈焰中化为焦土,8.8万平民瞬间蒸发。但东京的战争内阁会议室里,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却冷笑着断言:“美国只有这一颗原子弹,我们还能打!”三天后长崎再遭核爆,日本高层竟对外宣称是“陨石坠落”,对内则拼命联系苏联,试图用领土换取“体面投降”的斡旋。直到8月9日凌晨,150万苏联红军如铁流般碾过中苏边境,关东军的“东方马其诺防线”在T-34坦克集群前碎成齑粉——裕仁天皇才终于抖着手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当世界为核爆蘑菇云震惊时,日本军部却把原子弹视为“巨型燃烧弹”。他们早已在东京大轰炸中练就了麻木:1945年3月9日,美军334架轰炸机投下2000吨燃烧弹,41平方公里城区烧成白地,8万人一夜碳化,百万灾民在废墟中哀嚎。

面对这等炼狱,首相铃木贯太郎仍叫嚣“一亿玉碎”,甚至计划用竹枪对抗登陆美军。真正让高层恐惧的并非平民伤亡,而是苏联参战将彻底粉碎他们“保留天皇制”的政治幻想。

关东军曾号称“亚洲第一陆军”,但1945年的这支部队早已被掏空骨架。精锐师团全数调往太平洋战场填线,留守的70万兵力里充斥着少年兵与白发老兵,连步枪都两人配一把。

当苏军5000辆坦克分三路突进时,日军参谋部还在争论苏联是否真会动手——直到前线传来“大连失守”的电报,指挥官山田乙三竟瘫坐在戏院包厢里忘了撤逃。

短短72小时,苏军摧毁关东军指挥系统,60万日军沦为俘虏。这些战俘被塞进运牲口的列车押往西伯利亚,零下40度的严寒中每天仅靠300克黑面包续命,5年间11万人冻成冰尸。

就在苏联雷霆出击时,华北平原的游击队炸毁了最后一条日军补给铁路。自1937年全面侵华起,日本陆军70%兵力深陷中国泥潭:武汉会战拖住其24个甲种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仍有50万精锐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

更致命的是经济绞杀——为维持战争机器,日本军费35%消耗于中国,大阪米价三年暴涨80倍,军工厂因原料断绝被迫用竹子造飞机零件。

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后来承认:“没有中国拖住日军主力,跳岛战术根本不可能成功。”

苏联的“八月风暴”绝非临时起意。1945年2月雅尔塔密约中,斯大林用对日宣战换得三大筹码:吞并库页岛、控制朝鲜半岛北部,更以中国外蒙古为交易品。

而美国为减少本土士兵伤亡,默许了这场分赃——毕竟杜鲁门曾焦虑致电幕僚:“原子弹若不能逼降日本,我们就得付出50万美军生命的代价!”当苏联将东北价值20亿美元的工厂设备拆运回国时,美国则忙着将“原子弹救世主”的神话塞进教科书。

每年8月,日本都在广岛举办盛大的“核爆纪念”,却绝口不提南京30万冤魂、731部队的活体实验瓶。

这种虚伪正源于东京审判的纵容:裕仁靠出卖东条英机换得免责,军国主义余毒渗入战后政坛——甲级战犯岸信介竟当上首相,其孙安倍晋三持续参拜靖国神社。

但西伯利亚的冻土记得60万战俘的哀嚎,黑龙江畔的T-34坦克残骸记得:真正终结战争的从不是核威慑,而是正义力量的铁拳合集。

来源:燕赵长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