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滨州市惠民县城乡水务局聚焦民生水务,大力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实现了灌区互联互通,构建起“四渠连两干、河道配电灌”的现代化水网体系,为全县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渠连两干,河道配电灌
——惠民县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实现灌区互联互通
近年来,滨州市惠民县城乡水务局聚焦民生水务,大力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实现了灌区互联互通,构建起“四渠连两干、河道配电灌”的现代化水网体系,为全县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是科学规划,构建互联互通蓝图。惠民县城乡水务局以系统思维谋划水系连通,通过对白龙湾、归仁、大崔、簸箕李、小开河5个灌区的统筹规划,实现了县域内总设计灌溉面积超112.5万亩、受益人口50余万人的灌区互联互通。在西沟刘水系连通小枢纽,通过白龙湾西干渠、侯王店干沟、支二排、西沟刘沟等4条沟渠,巧妙地将簸箕李干渠和白龙湾干渠相连,形成了“四渠连两干”的生动景象,成为灌区互联互通的典范。不仅如此,全县通过渠道连通,可由徒骇河、沙河沿线泵站向周边河道提水补水,“河道配电灌”助力实现引黄河水灌溉和引内河水灌溉并举。同时,徒骇河等骨干河道与多个灌区实现有效联通,白龙湾灌区也与归仁、大崔等灌区紧密相连,一张纵横交错、水源互补的水网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二是工程推进,夯实水利基础设施。为实现灌区互联互通,惠民县城乡水务局投资20余亿元,大力推进一系列重点民生水务工程。通过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提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道清淤整治、水库建设等项目,累计新建单机功率55kw以上的泵站6座、新建骨干河道拦河闸(坝)4座,维修建设灌区渠系建筑物150座、维修衬砌灌区渠道渠底约99km,清淤疏浚各级河道700余公里。这些工程的实施,持续补齐了灌溉基础设施短板,让更多优质水利工程惠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同时,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在支二排坯子刘闸上游新建贯通支二排和单家沟的箱涵,解决了麻店镇西部灌溉难题。针对引黄灌溉末端的石庙镇、桑落墅镇等灌溉困难镇办,利用徒骇河、沙河等骨干河道蓄水2000余万方作为补充水源,并提前开展引调水工作,2025年率先在全县完成春灌任务。
三是科技赋能,助力水资源精准调配。面对水资源日趋紧张和引黄水量严格管控的现状,惠民县在白龙湾灌区、归仁灌区改造提升工程中先行先试,采用“铝合金测控一体化闸门”,通过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操控闸门。该闸门具备精准计量和控制功能,能够精准到每亩农田定量供水,通过“时间控制,到时即停”和“流量控制,到量即停”,实现水量的精准调配。同时,闸门还具备太阳能供电和远程操控功能,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在本次工程中安装的19套测控一体化闸门,控制面积达10万亩,年可节约水量300万立方米,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四是节水增效,保障用水与节水双赢。通过灌区互联互通和水系连通,惠民县水利设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灌溉期间,黄河水作为主要水源,内河水作为补充水源,在黄河枯水期或需水量大时,利用内河水补充灌溉,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截至目前,惠民县已引调黄河水3660万方,河道水1430万方,全县109万亩麦田春灌进程过半,预计3月底前完成灌溉任务,预估较往年节约用水1000万方。渠道共用、水源互补和统一管理、区域轮灌的模式,既保障了全县农田灌溉用水,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了保障灌溉与节水的双赢。
下一步,惠民县城乡水务局将继续对白龙湾、归仁等5个灌区进行现场勘察、科学规划,力争将5个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和水系连通项目纳入水务发展“十五五”规划,持续完善灌排工程基础设施,让更多优质水务工程造福群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
来源:惠民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