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岁时记|春分·昼夜均分 细雨燕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0 09:21 2

摘要: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间,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时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地区外,日均气温稳定在10℃以

3月20日,春分节气至。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间,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时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地区外,日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长江流域迎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盛景。

春分开始,暖湿气流与冷空气频繁交锋,形成“一场春雨一场暖”的独特气候节奏,江南地区常现“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朦胧景致。

春分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影响,春分后土壤温度回升至8-12℃,正式迎来播种旺季,越冬作物开启拔节期,形成“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的农耕黄金时期。

作为全年最重要的农事节点之一,春分承载着“春种一粒粟”的生存智慧。此时越冬作物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关键期,需及时灌溉追肥;华南地区早稻开始插秧,黄淮流域展开春玉米播种,形成“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的耕作时序。桃李进入盛花期,需进行人工授粉和疏花作业,俗话说“春分日,果树嫁接正当时”,古人的经验至今仍在沿用。

春分时节还催生了独特的农耕器具文化,岭南“春牛图”不仅是农事指导图,更融合了二十四节气与天文历法,成为古代农业大数据的可视化雏形。江南地区此时整修水车,北方检修耧车,形成“春分到,农具跳”的生动场景。

粘雀子嘴是春分当天有趣的习俗之一,用无馅的汤圆穿了签子插在田间地头,意思是把雀子嘴粘住,不让它破坏庄稼。这一习俗既保护了庄稼又维系了生态平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民间有立蛋的习俗,传说,春分正值春季中间,易于竖蛋成功,除了其本身含义外,还有“马上”“添丁”等美好寓意,寄托了人们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的祝愿。

春分这天还有放风筝的习俗,潍坊至今仍有风筝节这一重要活动,最早也是源于春分“放晦气”古俗。与潍坊风筝不相上下的还有北京沙燕风筝,其骨架结构暗含了建筑力学原理,无不展现了非遗的传统价值。

应时而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岭南“春碧蒿滚鱼片”讲究“七分野菜三分腥”,暗含春季养肝的医理。江浙地区一道马兰头拌香干,体现了药食同源的养生观。老北京有做“太阳糕”的习俗,金黄锃亮的糯米糕,裹着软糯香甜的枣泥黑芝麻馅儿,表面用红曲水印上日晷图案的纹饰,寓意太阳高照、步步登高。客家地区“春分酒”采用低温发酵工艺,与微生物活动规律完美契合,民谚“春分酒满坛,秋分粮满仓”道出农耕时序密码。(武玉婷)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