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6月,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展开五星红旗,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背动态展示国旗。
在月球背面的灰白地貌里,一抹鲜红显得格外的亮眼。
2024年6月,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展开五星红旗,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背动态展示国旗。
国产材料和特制机构在真空、极寒与强辐照下把国旗稳稳“撑”了起来。
这一幕,让无数人热泪盈眶,但同时也把一个老话题再次推上了热搜。
为啥美国当年插在月球的星条旗,看上去皱皱的、像被风吹起?中国的国旗怎么就这么平整?
与此同时,质疑美国登月“造假”的声音,又开始冒头。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取样返回,同时还首次在月球展示五星红旗。
与嫦娥五号的国旗相比,这次的国旗展示系统做了进一步改进。
科研团队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保证旗帜在强烈的紫外辐射和极端的温差下依旧保持鲜艳。
更为重要的是,还采用了改良展开机构,让旗面在展开后尽量平整。
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面挺括、鲜红、几乎没有褶皱的国旗。
这一幕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激励,更代表着中国技术的发展。
要知道,月背地形复杂、光照条件与月正面差异明显,对设备和展示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旗能“立”在这里,本身就是中国航天系统工程能力的体现。
正因如此,当大家把这张照片和当年美国登月时插下的星条旗对比,就不免生出疑问,为什么看起来差别那么大?
五星红旗在月球上板板正正的,为什么美国国旗像是在飘动?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969年,这一年,阿波罗11号登月舱在月球静海地区着陆,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面竖起了一面美国国旗。
电视转播中,这面旗子皱巴巴的,还在轻微抖动。
这一画面后来被无数次放大,成为阴谋论者的“证据”,月球真空无风,旗子怎么可能飘?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并不是风,而是物理效应。
美国当年使用的旗帜是普通尼龙材质,旗杆采用了倒L型设计,竖直旗杆顶端横向伸出一根金属杆,用来撑起旗帜。
由于宇航员穿着笨重的宇航服,戴着厚厚的手套,横杆没能完全拉直,旗面保持了褶皱状态。
而在插旗和调整过程中,宇航员的动作给旗子带来了机械振动。
在真空环境下,没有空气阻尼去消散能量,这些振动会保持很长时间,看上去就像旗子在风里飘动。
换句话说,那是“惯性+结构”造成的假象,工程师们在地面真空实验里早就验证过这种现象,并不是造假的迹象。
但即便是如此,仍旧没能阻挡别人对美国登月的质疑。
这其中,流传极广的质疑是,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星星应该特别明亮,为什么阿波罗的照片里看不到?
这其实是摄影常识,登月活动基本发生在月昼,阳光直射,登月舱、宇航服、月壤表面都非常明亮。
为了让前景不过曝,摄影机必须采用极短的曝光时间和较小的光圈。
在这样的曝光条件下,背景中光线极弱的星星当然无法显现出来。
就像我们用手机拍摄夜景霓虹灯,灯牌清楚了,星空自然消失。这并非造假,而是摄影原理决定的。
除此之外,还有人提出阿波罗宇航员的脚印怎么能那么清晰?登月舱周边的月壤不是应该被喷气冲散吗?
事实上,月壤并不像地球上的沙子那样被水和风反复打磨,而是长期受到陨石撞击和热胀冷缩的作用,颗粒锋利而棱角分明。
这种粉末状物质有极高的摩擦力,踩上去就能保持形状,很容易留下深刻的脚印。
更妙的是,月球没有风雨,这些脚印可以保存数百年甚至更久。
至于车辙,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拍摄的高分辨率照片里,依然能看到阿波罗15、16、17号留下的月球车轨迹。
只是当年的任务照片角度有限,加上画面裁切,很多人看不到车辙,就误以为不存在。
其实,验证阿波罗登月真实性,最关键的并不是旗帜照片,而是那一整套可重复、可验证的证据。
阿波罗计划,曾让美国成功带回了300多公斤月球物质。
冷战时期,美苏还互换过样品,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地质特征一致。
中国科学家欧阳自远也曾研究过阿波罗赠送的月岩,结论是“确实来自月球”。
这些样品几十年来支撑了大量科研成果,如果造假,整个科学界早就会拆穿。
并且,阿波罗11、14、15号宇航员在月面安装了角反射器。
直到今天,全球天文台依然在用这些反射器进行地月距离测量,精确到厘米级。
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实验结果就无法成立。这是再直观不过的“实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科学解释和证据已经摆在这里,质疑声却总是出现?
一方面,照片直观,质疑点又容易“抓眼球”,很容易被断章取义。
另一方面,质疑往往迎合了某种情绪,对大国竞争的敏感,对科技差距的不甘,对权威的不信任。这些因素交织,让阴谋论总能找到受众。
但科学从来不靠情绪取胜,而是靠可重复的验证。
中美国旗在月球上的不同呈现,其实是时代的对照
中国国旗在月球上呈现得平整、鲜艳,美国国旗皱巴巴的像在飘,其实并不奇怪。两者背后,是不同年代的工程选择。
所以,差别的根源不是“真假”,而是技术积累与设计思路的差异。
看着月背上的五星红旗,我们为中国航天的飞跃成就感到骄傲。
与此同时,也该理性地看待美国当年的登月。国旗“像在飘”,并不是造假的证据,而是物理与工程的必然。
更重要的是,样品、遗迹、反射镜这些铁证,早已把答案写在了月球表面。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上,阿波罗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中国探月是正在书写的新篇章。
与其陷在真假之辩,不如关注接下来更重要的问题,下一面插在月球上的旗帜,会是谁亲手竖起?
那时,旗帜不会被风吹动,因为月球上根本没有风,它会被人类一步一步坚定的脚印托举着,永远立在那片寂静的土地上。
来源:温辞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