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佩通坦在家人陪同下微笑步入法院,未回应媒体提问。听证会全程不对外开放,记者通过一楼闭路电视观看直播。宪法法院明确29日下午3时将公布合议结果,这一裁决直接关系到她能否重掌总理职权。
据极目新闻报道,8月21日,泰国被停职总理佩通坦在39岁生日当天现身宪法法院,就“通话门”接受质询。裁决将于29日公布。
一、生日庭审背后的权力博弈
(一)特殊节点的司法较量
佩通坦在家人陪同下微笑步入法院,未回应媒体提问。听证会全程不对外开放,记者通过一楼闭路电视观看直播。宪法法院明确29日下午3时将公布合议结果,这一裁决直接关系到她能否重掌总理职权。
(二)辩护逻辑:从“妥协”到“策略”的转换
佩通坦在辩护书中强调,通话中对洪森的特殊称谓及相关表述属于“谈判技巧”。庭上她与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差猜共同接受质询时解释,当时为缓和泰柬边境紧张局势,在国家安全团队建议下选择柔性沟通,所有言论均以泰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并非个人擅自妥协。
二、复职信号:从议会到权力核心的支持链
(一)预算案投票暴露的议会格局
泰国2026年预算草案投票结果颇具说服力。佩通坦所在的为泰党领导的执政联盟拿到257张赞成票,反对票230张,1票弃权。这一结果说明,即便第二大党自豪泰党退出联合政府,其他政党的支持仍让执政联盟保持议会多数优势,为其复职筑牢议会根基。
军方与王室的态度倾向
佩通坦“通话门”后多次赴边境慰问军队,与军方高层密集沟通,任命军方背景的纳塔蓬担任国防部长,逐步修复军方关系。泰国王室通过人事任命释放积极信号,其兼任文化部长的任命获王室批准。在泰国政治生态中,军方和王室的态度常对宪法法院裁决产生影响,当前倾向为佩通坦复职增加重要筹码。
三、外交风暴:洪森一句话点燃的冲突
(一)“野蛮人”言论的侮辱性冲击
佩通坦庭审期间,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深夜在社交媒体发文,直指泰国代理总理普坦是“既不懂法律,也不懂外交的野蛮人”。这一表述迅速引发舆论哗然,被视作对泰国的严重外交挑衅。洪森同时质问“这是在建立互信,还是挑起冲突”,字里行间的愤怒凸显两国紧张的外交氛围。
(二)法律行动引发的连锁反应
洪森的激烈回应源于泰国的法律举措。泰国代总理普坦此前宣布,将对洪森及其子、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提起民事和刑事诉讼,指控二人在边境冲突中使用武力侵犯泰国主权,并称若两人进入泰国将发出逮捕令。柬埔寨将此举视为对其主权的严重侵犯,洪森认为泰国无视外交规范,背叛两国多年关系,故而深夜发文强硬反击,双方外交对抗进一步升级。
四、矛盾原点:“通话门”的蝴蝶效应
(一)私密录音引发的政治地震
6月的一通私人电话成为导火索。佩通坦为缓和泰柬边境紧张局势致电洪森,通话中以“叔叔”称呼对方,自称“侄女”并谈及边境事务。录音公开后在泰国国内引发强烈反弹,民众认为这是外交屈辱,反对党猛烈抨击,第二大党自豪泰党退出联合政府,抽走69个议席,佩通坦政府陷入执政危机,宪法法院随后暂停其总理职权,她转而出任文化部长。
(二)从言语冲突到实际对抗
录音泄露后,泰柬关系急剧恶化。泰国采取断网断油、限制边境口岸通关等报复措施,在经济和能源领域向柬埔寨施压。柬埔寨不甘示弱,洪森不仅证实录音真实性,还威胁公布更多对话内容,试图通过舆论影响泰国政局。两国边境摩擦频发,贸易停滞、人员流动受限,地区稳定受到威胁。
五、区域震荡:冲突背后的现实影响
(一)民生与经济的双重冲击
当前泰柬关系降至冰点。泰国的能源禁运使柬埔寨工业生产和民众生活成本上升,面临“能源荒”风险;边境封锁导致两国贸易受阻,经济隔阂加深。若双方长期僵持,不仅影响两国民众日常生活,还可能冲击东南亚地区供应链和经济合作。
(二)地缘博弈中的考验
事件折射出东南亚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泰柬作为邻国,边境争议长期存在,涉及领土主权、资源利益等多重因素。佩通坦若成功复职,泰国可能采取更强硬的对柬政策,而洪森的激烈反应显示柬埔寨不会轻易让步。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避免冲突升级,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希望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8月29日宪法法院裁决临近,佩通坦能否复职即将揭晓。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已对泰柬关系造成深刻影响,未来走向充满变数。
来源:察言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