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及中澳博览会的举行,双边关系迎来了久违的积极信号,贸易壁垒逐步缓解,政治对话也趋于稳定。然而,从经济结构角度看,澳大利亚在中国的形象依旧停留在“资源供应国”。如果未来合作仍局限于铁矿石和农产品,澳大利亚将错失在高端制造、清洁能源、医疗科技
随着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及中澳博览会的举行,双边关系迎来了久违的积极信号,贸易壁垒逐步缓解,政治对话也趋于稳定。然而,从经济结构角度看,澳大利亚在中国的形象依旧停留在“资源供应国”。如果未来合作仍局限于铁矿石和农产品,澳大利亚将错失在高端制造、清洁能源、医疗科技等新兴领域的话语权。要实现真正的互补与长期可持续合作,澳大利亚需要对外“再定位”——从资源叙事转向创新叙事。
“如果澳大利亚想在中国眼中不仅仅是一个资源供应国,联邦政府必须把国家的创新型出口列入与北京的议程。”
作者 魏睿昊 Julius Wei
博满集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
我是魏睿昊,作为 博满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我长期关注澳中之间的资本与创新合作。博满集团专注于推动澳中之间的创新与资本流动。此次受 Capital Brief 邀请,我希望从国际经贸与政策视角,探讨澳大利亚如何在对华关系中完成战略再定位:从资源依赖迈向创新驱动。
2025年7月12日,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携伴侣抵达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REUTERS LUKAS COCH
当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在今年早些时候结束了他对北京的高调访问(七年来首次有澳大利亚领导人访华)时,氛围是充满希望的。贸易壁垒开始松动,外交关系重回正轨,澳大利亚在与中国的对话中似乎更加稳固。
然而,访问的实质却似曾相识。澳大利亚仍然主要以硬商品供应国的身份出现——尤其是铁矿石,以及牛肉、葡萄酒等传统农产品出口。北京的圆桌会议上,大部分参与者都是矿业和钢铁高管;“创新”几乎没有被提及。
澳大利亚在中国的经济形象仍停留在过去。我们被视为一个资源供应国——一个“农场和矿坑的国家”。但如果我们想与中国建立更广泛、更具韧性的关系,这种叙事必须改变。我们必须展现自己不仅是一个采石场或农场,而是一个能够大规模输出创新的知识型经济体。
在中国,先进制造、清洁技术、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需求正在增长。但澳大利亚在这些行业中并不被优先想到。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进行有效推广。
需要明确的是,澳大利亚的矿业和农业部门仍然至关重要。但当它们主导我们的外交议程时,我们低估了自己在气候科技、精准医疗、金融科技和深科技等领域的优势。这种“品牌失衡”让我们的高增长企业更难吸引中国资本、获得战略合作伙伴,甚至难以在市场上赢得认可。
澳中关系的下一章,应当着重把我们的经济定位为创造者和合作者,而不仅仅是供应商。这从我们如何在国际舞台亮相开始。贸易代表团和外交访问必须全面展现我们的经济版图。初创企业创始人、大学研究人员、科技公司CEO都应该成为常规成员,而不仅仅是酿酒商和矿业高管。当我们访问中国时,我们应该在推销大麦和牛肉的同时,也推销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合作。
接下来,我们必须积极在中国推广我们的“创新故事”。
这意味着要投入资金开展宣传活动,支持关于澳大利亚初创企业的中文内容,并帮助澳企融入中国的科技生态系统。我们必须用中国未来的语言来对话——先进产业、智能系统和可持续解决方案。
重要的是,这并不应被解读为抛弃传统优势,而是对其进行“升级”。
例如,农业科技(Agritech)是澳大利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直接相关。可再生能源和供应链自动化同样如此。这些并不是我们出口的替代品,而是价值更高的延伸。
澳大利亚一直都有原材料。我们缺乏的,是敢于用自己的创意引领的信心。
中国不再只是我们商品的买家,而是塑造地区未来的合作者。如果我们想成为其中一部分,我们必须拓宽我们所讲述的故事,并且从现在开始讲述。
*英文原文发布于澳洲媒体Capital Brief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为Shutterstock,Inc.授权澳财网使用,请勿单独转载图片。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一般信息,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任何前瞻性陈述并非对未来业绩的保证或陈述,切勿过分依赖。在进行任何投资时,请基于个人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个人需求考虑本文所含信息的适用性,谨慎决策,风险自担。
来源:澳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