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玫瑰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东侧,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上的“‘玫’好曹叔调解站”立牌上,立牌旁簇拥的玫瑰为这个调解空间增添了温馨气息。调解站内,调解员曹光慎正在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他温柔的话语中有一种平和的力量,当事人原本激烈的情绪在他的
曹光慎在小区里和居民拉家常。
曹光慎(右一)经常在春风化雨般的谈话中解开当事人心里的“疙瘩”。
在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玫瑰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东侧,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上的“‘玫’好曹叔调解站”立牌上,立牌旁簇拥的玫瑰为这个调解空间增添了温馨气息。调解站内,调解员曹光慎正在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他温柔的话语中有一种平和的力量,当事人原本激烈的情绪在他的疏导下渐渐消融。
在玫瑰山路社区,曹光慎的名字邻里皆知。他是绿地望海领御小区的业委会副主任,居民们喜欢亲切地称呼他“老曹”。当社区居民因家庭生活纠纷吵得面红耳赤时,旁人总会说:“去找老曹,他有化冰的暖法子。”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讲理更讲情”
曹光慎曾是青岛绣品厂的办公室主任,管理着上百号工人,处理矛盾纠纷的本事在厂里出了名。去年5月份,退休的曹光慎主动找到社区党委:“我在党旗下宣过誓,退休了也得为群众办事。”社区党委便给他“安排”了新岗位——居民纠纷调解员。
“老曹对待这份工作很认真细致,也特别耐心,经他调解的问题都令居民心服口服,他现在已然成了我们社区的‘稳压器’。”玫瑰山路社区党委书记武楠告诉记者。
曹光慎的工具包里常年装着三样“宝贝”: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常用条文都被做了标注;一个保温杯,调解时倒杯热茶“暖场子”;一本皱巴巴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每起纠纷的来龙去脉。当记者翻开曹光慎厚厚的调解日志,看到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一则纠纷事件:小区住户因太阳能漏水产生纠纷,我连续三天蹲守楼顶查渗漏点,最终说服物业重做防水……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讲理更讲情。”曹光慎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24年夏天,因空调外机纠纷,让5号楼两户人家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楼上投诉楼下阻挠安装,楼下控诉空调滴水毁坏外墙。曹光慎提着冰镇西瓜上门:“天热火气旺,降降温再说。”他变戏法似地亮出调解日志——三年前两户联合捐书的记录赫然在目:“给贫困孩子献爱心的热心人,怎能为根水管闹别扭?”次日,物业帮忙调整了外机位置,曹光慎自费购买的防水垫更让楼下住户彻底放心。如今这两家人成了“邻里互助模范户”,去年冬天还合力为独居老人改造了暖气。
“解开‘事结’,还要解开‘心结’”
在“玫”好曹叔调解站,一杯热茶、两把对角摆放的椅子,构成化解矛盾的温情空间。曹光慎独创的“背靠背听诉求-面对面找共识-手拉手解心结”三步调解法,让无数社区纠纷化干戈为玉帛。今年3月份,当新手妈妈与婆婆因育儿矛盾闹到要分家时,这套方法再次展现魔力。
背靠背降火,熄灭情绪引信。面对剑拔弩张的婆媳关系,曹光慎选择分头击破,先单独找媳妇谈:“你婆婆带娃累得腰疼,我见过她偷偷抹眼泪。”转头又对婆婆说:“年轻人教育方式新,咱也得学。”两场看似闲谈的对话,悄然卸下婆媳俩的心防。婆婆开始学习科学喂养,媳妇也逐渐认同传统经验的价值。在曹光慎的调解笔记里,记录了许多这样的“情绪降温”时刻。
面对面搭桥,重建对话通道。当婆媳俩被请进调解室,精心设计的场景已然准备就绪:两把呈120度角摆放的座椅无形中消解对抗感,清茶飘香营造温馨氛围。“今天不说对错,只聊怎么让娃吃好睡好。”曹光慎的开场白如春风化雨。当婆婆展示手机里的辅食教程时,他顺势递出数据线:“快投屏让我们学学。”在他的引导下,媳妇主动对婆婆提出“每周三天按您的方法喂”,婆婆也笑着说“以后不干涉儿媳妇对孩子的教育”。
手拉手固情,浇筑情感基石。纠纷解决后,曹光慎总会“加码”。他带着婆媳参加社区亲子活动,让奶奶教孙子包饺子,妈妈用手机记录温馨瞬间。如今,这户人家成了社区“模范家庭”,还主动报名当志愿者。调解站的照片墙上,婆媳俩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的笑脸,与当初怒目相视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解开‘事结’,还要解开‘心结’。”曹光慎说。
“老曹就是我们社区的‘稳压器’”
在调解站里,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面锦旗,是物业联合居民们一起送的,上面写着“答疑解惑,去居民心腹之忧;真情奉献,构建和谐幸福家园”的字样。这面锦旗是居民们献给曹光慎的“民心勋章”。他总说:“我是党员,党员就得冲在前头。群众皱着眉头来,舒着眉头走,我这心里就踏实了。”
如今,曹光慎不仅调解纠纷,还当起了“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小区要装人脸识别系统,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他手把手教;连小区流浪猫怎么管,居民都爱听他的意见。当人脸识别系统引发隐私争议时,曹光慎带着他的工具包化身“移动服务站”,连续十七晚登门解惑,在居民家餐桌上展开《数据安全示意图》:“您看这三道加密锁,比咱老家的门栓还牢靠。”在社区智能课堂里,他举着放大镜教老人用手机视频通话:“拇指按这里,就像按电梯的按钮一样。这样就可以了,快看闺女来视频啦。”
暮色浸染楼群时,常能捕捉到曹光慎的“变身瞬间”:刚给11号楼化解完装修纠纷,转身就在花坛旁修订《流浪猫文明喂养公约》;调解笔记才写半页,又赶去教独居老人视频就医……
“老曹就是我们社区的‘稳压器’,有他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武楠说,“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夕阳下,曹光慎又带着他的工具包出门了,他的身影被拉得老长,仿佛一道温暖的桥,连接着社区居民的心。这位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把邻里间的“火药味”化成了“烟火气”,让上百起纠纷在玫瑰芬芳中烟消云散。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