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哲,男,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2008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宁波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一级警长。从警以来,林哲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评“最美浙警”等荣誉。
林哲,男,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2008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宁波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一级警长。从警以来,林哲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评“最美浙警”等荣誉。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的职责就是在创新成果流失前按下暂停键。”林哲说这话时,目光坚定。作为全省首批知产警官,近3年来他累计走访企业超110余家,守护着这些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创新“火种”。
2023年底,宁波一家全球知名化工企业紧急报案:一名前员工利用系统漏洞,将55份高度机密的技术文件窃取并上传至个人互联网邮箱。这些技术国际领先,一旦泄露,不仅企业数亿投入打水漂,更将危及国家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
林哲(左二)与同事分析案情
案件涉及化工专业领域,技术门槛极高。从ADI到MDI,再到HDI衍生物的化学构成;从缩二脲到三聚体的制备方法,为了能了解判断这些被侵权的技术是否能作为秘点进行非公知性鉴定、第一时间抢占侦查高地,林哲连续数周利用休息时间,深入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化学实验室学习涉案技术信息。“噪音大到面对面说话都听不清楚,化学气味闻久了让人头晕、流泪。”林哲描述道。但为了办好手头这起案子,他必须比犯罪分子更懂技术。
准备收网之际,一个意外消息打乱了计划——嫌疑人确诊了肺结核,正处于传染期,医生建议治疗周期六个月。“不能等,企业等不起!”林哲没有犹豫。他和医院确认嫌疑人当前的传染性强弱,协调看守所对嫌疑人进行单独收押,在尽可能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决定提前收网,成功抓获该案犯罪嫌疑人。
林哲(左二)正在企业走访调研
17年的办案让林哲意识到,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防范。“很多企业像把金子放在家门口,而不是保险柜里。”林哲比喻道。他发现,许多企业因未采取保密措施或未做到“触密留痕”,导致被侵权后无法有效维权。
2023年起,林哲牵头推动“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改革”,林哲带领团队连续走访全市多家制造业企业,收集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困难与诉求。结合多年办案经验,他设计出全省首张《商业秘密防控检查标准表》。这张表涵盖6大项、50个风险点,全部都是“傻瓜式”的自查问题,如“保密区域是否安装门禁”“离职是否收回保密材料”,让企业自查更方便、明确。
林哲正在介绍相关经验
他还总结出15类高频风险,配套提供管控建议。企业收到“体检报告”后,不仅能看清问题,更知道怎么改。“就像看病,光查出异常不够,还要开药方。”林哲说。真正做到在企业受到商业秘密侵害前就给予风险提示,助力企业及时识别商业秘密泄露风险。
林哲(左一)和同事一起接收锦旗
目前,预警感知平台已实现“风险感知—预警推送—帮扶整改”的闭环工作体系,让商业秘密保护从传统的“事后打击”向“事前防控”转变。
让林哲最有成就感的,是全国各地的同行纷纷来请教平台运行经验。“我们的平台可复制、可推广,能把好的经验传递到全国各地,帮助其他地方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这很有意义。”从打击知产犯罪到传播成功经验,林哲在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一往无前。
来源:宁波公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