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榕属植物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茂密的树冠为夏日鹭岛撑起“绿伞”。而朱红毛斑蛾幼虫常取食榕属植物叶片,让榕树“脱发”“秃头”,严重影响城市园林景观。为此,厦门市绿化中心在体育路、长岸路释放“蜂特工”来消灭朱红毛斑蛾。
8000只“蜂特工”出动,防治朱红毛斑蛾虫害,打响“榕树保卫战”。
近日,厦门市绿化中心同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王竹红教授团队携手释放了8000只姬小蜂科啮小蜂。
工作人员在现场查看朱红毛斑蛾虫害情况。记者 陈理杰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把装有啮小蜂寄生蛾蛹的管状容器斜插在榕树上,固定、标记好,打开容器盖,等待啮小蜂孵化释放。
据了解,榕属植物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茂密的树冠为夏日鹭岛撑起“绿伞”。而朱红毛斑蛾幼虫常取食榕属植物叶片,让榕树“脱发”“秃头”,严重影响城市园林景观。为此,厦门市绿化中心在体育路、长岸路释放“蜂特工”来消灭朱红毛斑蛾。
“蜂特工”是如何选育的?它们又如何“制敌”?厦门市绿化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此次释放的8000只啮小蜂,都是在实验室内培育扩繁的,拥有繁殖力强、寄生率高的优质特性,可通过寄生的方式解决朱红毛斑蛾。具体来说,啮小蜂孵化后,能寄生在朱红毛斑蛾蛹内,好比是“鸠占鹊巢”,直接夺取蛾蛹生长的养分,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啮小蜂羽化变成成虫后,将继续寻找新寄主。
榕树枝干上的管状容器内装有啮小蜂寄生蛾蛹,部分已经羽化。
据了解,这是厦门市绿化中心第二年释放“蜂特工”。去年8月,工作人员曾在体育路释放了一批“蜂特工”。工作人员表示,经过一年的试验性投放,该区域榕属植物的朱红毛斑蛾虫害情况有所好转。此次,工作人员继续在这一点位释放“蜂特工”,继续验证“以虫治虫”的效果。
近年来,厦门市绿化中心多维度推进榕树植物保护工作,在搭建信息化、立体化监测网络的同时,不定期发布病虫情预警,指导各绿化养护单位开展病虫害防治,通过“算法+数据库”构建防控模型,形成“提醒-培训-检查-回头看”闭环管理。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实习生 李东懋 沈志善 白莹禛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