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谷道”,即肛门,古人将肛门称之为“五谷残渣之泄道”。“撮”,有上提收缩之意。“撮谷道”是肛门做上提收缩运动的一种保健方法,现代称为“提肛运动”,西医学称之为“凯格尔运动”。
一、何谓“撮谷道”?
“谷道”,即肛门,古人将肛门称之为“五谷残渣之泄道”。“撮”,有上提收缩之意。 “撮谷道”是肛门做上提收缩运动的一种保健方法,现代称为“提肛运动”,西医学称之为“凯格尔运动”。
古时许多养生家对“撮谷道”极为推崇,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曾在他的《枕中方》一书中记载到:“谷道宜常撮。”乾隆皇帝能活到89岁高龄,与他数年如一日地坚持“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运,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有很大的关系。
二、“撮谷道”有什么用呢?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盆底肌肉群、肛门括约肌压力随之降低,会导致痔疮、脱肛、尿失禁等问题。医学实践证明, 常做“撮谷道”可以起到防治病症的作用。
1.“撮谷道”可以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
经常提肛可以增强局部肌肉的活动,促进肛周血液的循环,防治静脉瘀血,减少痔疮的发生,同时可以辅助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
痔疮是因肛门周围静脉曲张、血液回流不畅所引起,上提收缩肛门时,对肛周静脉产生排挤作用,能使局部静脉回流畅通,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
2.“撮谷道”可以约束尿道
前列腺术后或前列腺癌放疗后尿失禁,常与控尿机制异常有关。经常做提肛动作,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群的张力,加强尿道的抵抗力,使机体控制小便的功能得到提升,可以有效地缓解尿失禁。
3.“撮谷道”可以保护前列腺
前列腺位于耻骨联合后方、小骨盆内。中老年男性的排尿困难与前列腺肥大有很大的关系。提肛运动可以产生类似于前列腺按摩的作用,可使骨盆底的提肛肌、耻骨尾骨肌、尿道括约肌等肌肉活跃起来,促进会阴部的静脉血液回流,达到缓解前列腺充血肿大及炎症的作用。经常做提肛运动,对于改善排尿困难有很好的疗效。
4.“撮谷道”可以提高“性趣”
经常提肛可以使骨盆底肌肉群变得坚韧,有利于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增强性感受能力,改善早泄、阳痿等性功能障碍,进而可提高夫妻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但若属因动脉血不足或心理因素等引起的性功能障碍,此运动效果有限。
三、“撮谷道”该怎么做?
“撮谷道”方法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和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坐、站、行均可。
具体如下:
吸气时收小腹提肛、会阴,如忍大便状,停顿2~3秒;再缓慢放松呼气时下落肛门、 会阴,如解小便状。一提一松为一次提肛运动,每次可做提肛运动20~30次,每天3~5遍即可。
特别是每次大便后,可以进行3分钟的撮谷道,不仅有利于肛门的恢复,增强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还可以治疗和预防肛周疾病。
撮谷道不仅适用于男性,对女性也同样适用。一些中老年女性由于怀孕生产后出现尿道括约肌松弛,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时会出现漏尿的情况,称为“女性尿失禁”。
撮谷道可以约束尿道,有效地缓解尿失禁。此外提肛运动对治疗中老年女性阴道松弛也有很好的效果,通过这项锻炼可以使阴道收缩有力增强和提升女性对性生活的满意度。
古人云:“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撮谷道切忌急于求成,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作者简介:张雨楠,女,拉祜族,云南中医药大学2023级中医外科专业男科方向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导师李焱风副教授。
栏目名称:《男性健康与家庭幸福》
实施主体: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秦国政科普工作室
实施主体:云南中医全媒体运营中心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与生殖医学科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委会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生殖医学科简介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生殖医学科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第五、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和慢性前列腺炎重点研究室挂靠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和生殖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依托科室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秦国政传承工作室、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秦国政科普工作室等科教平台。
科室业务集临床、科研、教学、学术研究于一体,已培养男科与生殖医学硕士、博士、博士后110余人,承担各级科研立项项目5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40余部。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