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分,这个春意盎然的节气,不仅是昼夜平分的象征,更是春季的中点,其时间通常是每年的3月19日至22日,此时太阳黄经达到0°,这个时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春分节气,这个节气可大有来头,它不仅把昼夜平分,连春天都给它匀匀整整地分成了两半。
而且,春分节气一到,万物复苏,寒冷的日子也开始远离。其实想要过好春分,一定要牢记5习俗、3忌讳,这天下雨有何预兆?咱就来看看。
春分,这个春意盎然的节气,不仅是昼夜平分的象征,更是春季的中点,其时间通常是每年的3月19日至22日,此时太阳黄经达到0°,这个时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好日子,毕竟春分过后,天气变暖,雨水光照都多了,庄稼啊、动物啊都开始生长复苏,这时候正是播种的好时候。而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民间也总结出了多个习俗,咱们就一起来看看:
1、竖蛋游戏春分竖蛋,这个习俗可是有年头了,传说春分这天,阴阳平衡,鸡蛋更容易竖立。虽然这说法没啥科学依据,但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春分这一天,一家人围在一起,选个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上竖起来,成功的人那叫一个高兴。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耐心,还增进了家人间的感情,全国上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能看到大家竖蛋的身影。
2、吃春菜春菜就是野苋菜,有些地方也叫它春碧蒿。春分那天,大家会去采春菜,然后跟鱼片一起煮汤,叫“春汤”。这春汤啊,不仅美味,还有美好寓意,喝了它,祈求家人平安健康。这个习俗在岭南地区特别流行,其他地方也有吃野菜的,但不一定就是春分那天,野菜种类也不一样。
还有一些地方,还会把各种野菜挖回家里,再根据自己的口感选择,制作不同口味、形状的春饼,这些春饼口感独特,让人吃了回味无穷。
3、粘雀儿嘴春分到,农事忙,在很多地方,农民们有个有趣的习俗——粘雀子嘴。这天,大家会煮上一锅不包馅的汤圆,煮熟了,用竹签串起来,放在田边地头。
可别误会了,这可不是给田间劳作的农民准备的点心,而是专门给那些爱啄食庄稼的雀儿准备的“陷阱”,目的是粘住雀儿的嘴,不让它们来吃庄稼。
这个习俗在南方的农村特别流行,尤其是种水稻的地方。汤圆的原料和形状也各有特色,有的地方用糯米粉,有的地方还会加点特别的食材,形状也是五花八门,虽然做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一个,保护庄稼,期待丰收。
4、春分祭祀春分,是农耕的重要时期,也是祭祀的好时节。早期人们主要祭日,祈求太阳庇佑,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祭祀的对象也包括了祖先,家家户户都会修缮祠堂,清理祖坟,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兴旺,这个习俗可是加强家族凝聚力的好机会。
5、送春牛春分时节,送春牛也是一项有趣的习俗。这可不是真的送牛哦,而是送“春牛图”。啥样的呢?一张印有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的红纸或黄纸。
送图的人都是能说会道的,他们走到哪家,就说到哪家,说的都是些吉祥话,希望主人家一年顺利,这叫做“说春”,而这些人呢,就被称作“春官”,他们也是提醒大家春耕开始了,不要偷懒。
在一些传统农耕地区,比如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部分乡村,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习俗。送春牛图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春耕顺利、农业丰收的祈愿,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3大忌讳不能忘1、忌吵架春分这个节气,讲究的是一个平衡和谐,所以啊,这一天咱们得注意,别吵架,更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毕竟这是个庄重日子,咱们要祭拜神灵和祖先,求个风调雨顺,要是这时候闹不愉快,那可不是小事,不仅破坏氛围,更显得对祖先神灵的不敬,会影响咱们一年的运势呢。因此,春分之日,我们要以和为贵。
春分时节,天气渐暖,但早晚温差大,咱们的身体阳气也在慢慢生发。这时候可得注意饮食,别吃那些太寒凉的东西,不然伤了阳气,脾胃不舒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说,即便天气转暖,也要尽量避免冷饮冷食,让身体顺应季节变化。
3、忌搬家动土春分是一个平衡的日子,古人认为此时不宜打破原有的生活状态。搬家动土,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平衡,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波折。
再者,春分是春耕的关键时刻,人们都在忙于农事,争取一年的好收成。若此时搬家,不仅分散精力,还可能影响农作物的播种与生长,让生活更加忙碌不堪。所以,春分这天,咱们还是安安生生地待着,别折腾搬家动土了。
春分节气,对农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而这句农谚意思就是说,如果春分这天下了雨,那整个春季的雨水都会比较充沛,农民们就不用太担心干旱的问题了。
春分时节,冷暖空气交汇,降雨往往预示着后续一段时间内降水会比较充足。春雨滋润大地,这对农作物来说可是个大好事,因为春季是它们生长的关键时期,充足的水分能让它们长得更好。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春季降雨少,春雨就显得特别珍贵。春分时的降雨,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能让土壤变得湿润,有利于播种和种子的发芽。
此外,春分节气下雨,对春播也是一大帮助。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正是播种的好时机。这时候降雨,能够增加土壤湿度,加快土壤中的养分溶解,让种子吸收得更充分,提高出苗率。
春分一到,小麦就开始进入拔节期了,这是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这时候,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特别大,农民们得赶紧追肥和灌溉,才能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如果春分时节下了雨,那农民们可就省心多了,既不用灌溉浇水,又能节省时间和人力。雨水不仅能让小麦的根系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还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而且,在北方地区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此时降雨对小麦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有了这场雨,小麦就能更好地生长,为后续的拔节、抽穗等阶段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这句老话道出了春分节气下雨的重要性。春分时节,若是天空飘起了雨丝,那便预示着接下来的春天雨水丰沛,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庄稼得到了充足的水分,收成自然就好,农民们的日子也就过得滋润了。
民间也有“春分雨淋头,秋收粮满楼”的说法,意思很明显,春分时的雨水,就像是给庄稼浇上了“催芽水”,让麦苗拔节、油菜开花都赶上了好时候。特别是水稻种植区,春分的雨水更是为插秧提前蓄好了水,那粮食秋收必定能够迎来大丰收。
这话也挺有意思。春分下雨,到了谷雨时节反而阳光灿烂。老祖宗早就发现,春天的雨水和晴天像是约好了似的,轮流“值班”。春分雨下透了,后续天气就稳当了,谷雨时正是晒种育苗的好时机。
春分时节,虽然气温回升,但土壤温度可能还不够稳定,雨水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雨水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保护种子和幼苗不受伤害。
就拿春玉米来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提高出苗率的关键。春分时的雨水,恰好满足了这些条件,让农民们种田更加得心应手。
今天 就已是春分了,不知大家那边是晴天还是雨天呢?不管怎样,希望今年大家都能有个好收成,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惠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