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8日午后,站在县城东面的六盘山山峰俯瞰,隆德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绿色海洋中。隆德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杜辉指着眼前的苍翠告诉记者:“过去的隆德,十年九旱,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隆德县的荒山旱塬已逐步变为绿水青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8月18日午后,站在县城东面的六盘山山峰俯瞰,隆德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绿色海洋中。隆德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杜辉指着眼前的苍翠告诉记者:“过去的隆德,十年九旱,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多年来,隆德坚持将梯田建设与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先后实施清流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渝河流域综合治理、上岔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精准治理区域内土石山区与黄土地貌区,形成了“梁峁乔灌戴帽,山坡梯田缠腰,埂坎牧草锁边,沟道库坝林带穿靴”的综合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兴修基本农田、造林种草、生态修复、沟道坝系治理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水土保持路子。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如今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土地产出率显著提高,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更重塑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玉皇岔村的变化是隆德县生态治理的生动缩影。“我们村过去是自治区重点扶贫村,现在可大不同了,有大小淤地坝13处、梯田1.6万亩左右,还成立了9个农业合作社。”村党支部副书记咸富强向记者细数发展成果,“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不到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4万多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7万多元。”依托水土治理成效,村里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经济效益更好的地膜玉米和紫花苜蓿,扶持养殖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在距玉皇岔村20公里的城关镇杨家店村,清流河两岸绿草如茵、流水潺潺。“这里靠近县城,我们通过植树种草改善生态、发展苗木产业,既涵养了水土,也提升了县城居民的生活质量。”杜辉介绍,近年来,隆德县依托六盘山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让昔日垃圾污水满地、荒沟烂滩遍布、荒山秃岭随处可见的清流河小流域焕发新生,2013年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如今,隆德县的荒山旱塬已逐步变为绿水青山。截至目前,全县共治理小流域67条,存有大、中、小型淤地坝111座,修建梯田55.2万亩,林草覆盖率达56.6%。2024年,全县水土保持率达88.64%,比固原市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