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虽然有点累,但心是满当当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7:22 2

摘要:说起来可真有意思,一整天没干别的大事,净跟微头条较劲了。昨天那天气真叫一个“翻脸比翻书快”,白天太阳挂得老高,晒得人出门都想躲着走。结果到了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砸在窗户上“砰砰”响。今早一睁眼,想起昨晚那雨和白天的大太阳反差,写了篇《襄阳昨天的天气》。上午

说起来可真有意思,一整天没干别的大事,净跟微头条较劲了。昨天那天气真叫一个“翻脸比翻书快”,白天太阳挂得老高,晒得人出门都想躲着走。结果到了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砸在窗户上“砰砰”响。今早一睁眼,想起昨晚那雨和白天的大太阳反差,写了篇《襄阳昨天的天气》。上午没着急写新的,先把昨天的事儿捋了捋。一汇总还挺有成就感,就有了《昨日盘点》。到了下午,我先跟头条上的粉丝互动,然后写微头条,于是《素老三任劳任怨的坚韧》就这么成了;写完这个,又想起这两天遇到的一件怪事,干脆再写一篇《这两天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也想请网友帮我分析分析。等到晚上,白天的热闹劲儿过去了,心里反倒静下来了。想起下午去走访了原汉江机械厂,现在那儿已经改成汉江北路社区了。这么想着,就有了《老厂子,藏着一辈子的念想》。写完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虽然有点累,但看着发表的5篇微头条,心里满当当的。

第一篇:襄阳昨天的天气(2025-08-26 08:50)

昨天的襄阳,天气像个调皮的孩子,说变就变,那股子瞬息万变的劲儿,倒让日子多了些意想不到的趣味。

大清早拉开窗帘,天就蓝得透亮,没有一丝云絮,太阳把光洒得坦荡,晒得窗台上的月季花瓣都透着亮。出门时风都是暖的,街边的梧桐叶在阳光下晃着光斑。整个白天,天空都保持着这份“晴空万里”的模样,连傍晚时分,晚霞都把西边的天染成了温柔的橘粉色,谁也没料到夜里会有变故。

大概是夜里十点多,我正对着日记写白天的好天气,忽然就听见窗外传来“哗啦啦”的声响。起初还以为是错觉,掀开窗帘一看,雨点儿正密密麻麻地砸在玻璃上,借着路灯的光,能看见雨线织成了一张大网,把整个夜空都罩住了。不过半个时辰,雨就下得“大雨倾盆”,屋檐下的水流成了小瀑布,远处的树影在雨雾里晃得模糊。

等我把这一天的天气变化都记在日记里,盯着“白天晴得晃眼,夜里雨下得热闹”的句子看了又看,忽然觉得该给这种天气起个贴切的名儿。想了想,提笔在后面补了句:“姑且称这天气为‘昼晴夜雨’吧。”

毕竟襄阳的天,昨天这出“白天暖阳,夜里急雨”的戏码,确实把“昼晴夜雨”的画面,演得明明白白。

第二篇:昨日盘点(2025-08-26 12:17)

昨天是个昼晴晚雨的天气,温度在23至32度之间,归纳起来主要有4件事对自己有意义。
1,微信运动记录显示,快走慢跑散步计14011步,足迹襄阳石家营路和沿江大道;
2,今日头条显示,阅读、点赞、评论微头条30篇,写4篇《伍歌心语》分别发表在微头条和头条文章上,展现量22735,目前己在头条创作1733,发表2923个作品;
3,学习强国平台显示,选读文章16篇,积分42分,累计达107467分;
4,写日记1篇,字数达1500字,以条目式记录了今天做的45件事情(包括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等),这是一种很好的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今年4月退休后,坚持每天读万字文,走万步路,写千字文,是我晚年生活的目标。既满足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需,又让我充实了老年生活之要。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也是对生活的积极回应。

第三篇:再说素老三(2025-08-26 13:37)

我说过,素老三任劳任怨的坚韧,是我们每个头条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我也说过,素老三“当牛作马”的写作风格是大家学不来的。
早上,我在头条读到“我这个人有5个特点”后,在大脑里产生的第一个感悟,素老三就是“牛鬼蛇神”。
写出这句话,我百度了一下,“牛鬼蛇神”是贬义词,不适合用在她身上。但加上冒号就成了褒义词。就像当年关进“牛棚”里“牛鬼蛇神”一样,实际上都是各条战线的精英和专家。这么一想,我就有点心安理得了。
单独的讲,牛是勤劳的象征,蛇象征着智慧。为啥牛和蛇组合一起就变成了“坏人”呢?
有些事,从古到今说不清,道不明。就像素老三这样勤劳、善良、聪明的人也遭到了“招人恨”。我不明白的是,这是真正的“牛鬼蛇神”在作怪,还是人间正道上要有沧桑的历练?

第四篇:这两天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2025-08-26 16:30)

昨天下午我写了两篇微头条,一前一后发到微头条上。发出去以后就没在意,出门办事去了。
等到闲下来再打开头条,我习惯性的先打开创作首页,却只见发了第一篇,第二篇却没踪影。我以为第二篇没发出去,就在草稿箱里找,但也没有。正准备重新写一遍再发的时候,无形中从头条版面上看到了第二篇,而且这一篇是昨天展现量最高的一篇。

我很疑惑,昨天下午同时发了两篇,一篇9068展现量的“襄阳五中近日开学”,无论在头条封面上,还是在创作首页上,都能看到。而展现量为1.4万的“今天,涨知识了”却在创作首页上一直没有出现。
这样的事第一次出现,我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会不会影响展观量和阅读量吗?

第五篇:老厂子,藏着一辈子的念想(2025-08-26 21:07)

早上一觉醒来,大脑里还在回忆着刚才做的梦。
我梦见了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分配的第一个单位一一原襄阳汉江机械厂。

有了这个念想,那可是20多年没去了的地方。也许是老了,有些怀旧了。正好,老伴到娘家陪护岳母去了。我也可以乘兴去看一看。
我在小区门口乘坐2号公交车独自来到了这里。汉江机械厂,过去可是响当当的兵工厂,现在呢,改名叫汉江北路社区了。整个厂里仍然居住的是原厂的工人,大门口的牌子也改为汉江小区了。

我走在小区,仍然有一种亲切感。这里没什么高楼大厦,大多还是好几十年的老建筑,五层楼的红砖墙被岁月晒得有些发暗,低矮的红瓦房显得陈旧,摸上去糙糙的,却比新墙多了股子实在劲儿。

张大伯是我的师傅,出门前我就联系了他。他听说我要到小区来看看,老早就在大门等着我。走到社区服务中心,我跟他说:“你老还记得吗?这儿以前是咱们厂的一号车间,那会儿你就在这儿教我拧螺丝,一天能拧八百多个,手上的茧子就是那会儿磨出来的。”说着我把手伸给他看,掌心的老茧又厚又硬,那都是当年厂子红火时留下的印记。

我认出了在树荫处纳凉的王大妈,她以前是厂里的仓库管理员,说来感到亲切,她还是我的红娘呢?她说:“那时候谁要是在汉江机械厂上班,别提多风光了,找对象都比别人容易!”虽然几十年没见面了,但骨子里的那份亲切感还在。

张老伯和王大妈领着我沿着以前的厂区慢慢走。我指着一栋栋建筑回忆当年的情景:“这儿以前是食堂,我最爱吃里面的肉包子,两毛钱一个,油香油香的”“那边是澡堂子,冬天下班能洗个热水澡,别提多舒服了”“这棵老槐树还是当年我们亲手种的,现在都长这么粗了”……说着说着,我的眼睛都湿润了。

今天看到老厂的红砖楼、红瓦房,还有老人们脸上满足的笑容,我就觉得特别温暖——这大概就是时光最好的样子吧,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现在的安稳,让回忆永远有个地方安放。

来源:伍歌心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