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苏淮安中院,有一位年轻的书记员,用六年时光将“平凡岗位”书写成“初心故事”。她就是审判监督庭的书记员杜宇霄。
她不是法官,却用键盘记录正义的回响;
她不是律师,却用卷宗编织法治的细节。
在江苏淮安中院,有一位年轻的书记员,用六年时光将“平凡岗位”书写成“初心故事”。她就是审判监督庭的书记员杜宇霄。
从忐忑到从容:
一场与责任的双向奔赴
2019年8月,第一次坐上庭审记录席时,她的手心因紧张而潮湿。
国徽庄严,辩论激烈,每一个字都关乎公正的实现。
“准、全、快”三个字,成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道考题。
深夜的速录机键盘声,是她与时间的赛跑;
卷宗里工整的编码标签,是她对规范的执着;
文书上逐句校对的笔迹,是她对当事人权利的敬畏。
非法学专业出身?反而成了她的动力——一本厚厚的笔记,写满了法律术语的学习心得;一次次向法官的请教,织就了她的专业知识图谱。
从迷茫到坚定:
小小岗位也能照亮别人的人生
她曾以为书记员只是法庭机械的“记录员”,直到一位当事人特意走来对她说:
“谢谢您记得那么仔细,让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
那一刻她恍然大悟:
每一次庭审记录,都是在为真相搭建阶梯;
每一份文书送达,都是在为正义铺设道路;
每一册卷宗整理,都是在为历史保存见证。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这句话,从此成了她的座右铭。
从向往到坚守:
用党员标准叩问初心
从小听着祖辈的红色故事长大,如今身边党员同事的奉献精神更是深深触动了她。
工作后,她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司法为民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次记录时的专注、每一次校对时的谨慎、每一次面对当事人时的耐心。”
她这样理解自己的使命:
“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公平正义最需要的地方。”(淮苑萱)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